Portail des lois chinoises - CJO

Trouvez les lois chinoises et les documents publics officiels en anglais

AnglaisArabeChinois simplifié)NéerlandaisFrançaisAllemandHindiItalienJaponaisCoréenPortugaisRusseEspagnolSuédoisHébreuIndonésienVietnamienThaïlandaisTurcMalais

Droit de procédure civile de la Chine (2017)

民事诉讼 法

Type de lois Droit applicable et juridiction compétente

Organisme émetteur Congrès National du Peuple

Date de promulgation Le 27 juin 2017

Date effective Le 01 juillet 2017

Statut de validité Valide

Champ d'application Nationwide

Les sujet(s) Procédure civile Loi de procédure

Editeur (s) Observateur CJ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 法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三次修正)
第一 编 总 则
第一 章 任务 、 适用 范围 和 基本 原则
第二 章 管 辖
第一节 级别 管辖
第二节 地域 管辖
第三节 移送 管辖 和 指定 管辖
第三 章 审判 组织
第四 章 回避
第五 章 诉讼 参加 人
当事人
第二节 诉讼 代理人
第六 章 证据
第七 章 期间 、 送达
期间
送达
第八 章 调解
第九 章 保全 和 先予 执行
第十 章 对 妨害 民事诉讼 的 强制 措施
第十一 章 诉讼 费用
第二编 审判 程序
第十二 章 第一审 普通 程序
第一节 起诉 和 受理
第二节 审理 前 的 准备
第三节 开庭 审理
第四节 诉讼 中止 和 终结
第五节 判决 和 裁定
第十三 章 简易 程序
第十四 章 第二审 程序
第十五 章 特别 程序
第一节 一般 规定
第二节 选民 资格 案件
第三节 宣告 失踪 、 宣告 死亡 案件
第四节 认定 公民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案件
第五节 认定 财产 无 主 案件
第六节 确认 调解 协议 案件
第七节 实现 担保 物权 案件
第十六 章 审判 监督 程序
第十七 章 督促 程序
第十八 章 公示 催告 程序
第三 编 执行 程序
第十九 章 一般 规定
第二十 章 执行 的 申请 和 移送
第二十 一 章 执行 措施
第二 十二 章 执行 中止 和 终结
第四 编 涉外 民事诉讼 程序 的 特别 规定
第二十 三章 一般 原则
第二十 四章 管 辖
第二十 五章 送达 、 期间
第二十 六章 仲 裁
第二 十七 章 司法 协助
第一 编 总则
第一 章 任务 、 适用 范围 和 基本 原则
第一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 法 以 宪法 为 根据 , 结合 我国 民事 审判 工作 的 经验 和 实际 情况 制定。
第二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 法 的 任务, 是 保护 当事人 行使 诉讼 权利, 保证 人民法院 查明 事实, 分清 是非, 正确 适用 法律, 及时 审理 民事案件, 确认 民事 权利 义务 关系, 制裁 民事 违法行为, 保护 当事人的 合法 权益 , 教育 公民 自觉 遵守 法律 , 维护 社会 秩序 、 经济 秩序 , 保障 社会主义 建设 事业 顺利 进行。
第三 条 人民法院 受理 公民 之间 、 法人 之间 、 其他 组织 之间 以及 他们 相互 之间 因 财产 关系 和 人身 关系 提起 的 民事诉讼 , 适用 本法 的 规定。
第四 条 凡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进行 民事诉讼 , 必须 遵守 本法。
第五 条 外国人 、 无国籍 人 、 外国 企业 和 组织 在 人民法院 起诉 、 应诉 , 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有 同等 的 诉讼 权利 义务。
外国 法院 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的 民事诉讼 权利 加以 限制 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法院 对该 国 公民 、 企业 和 组织 的 民事诉讼 权利 , 实行 对 等 原则。
第六 条 民事案件 的 审判权 由 人民法院 行使。
人民法院 依照 法律 规定 对 民事案件 独立 进行 审判 , 不受 行政 机关 、 社会 团体 和 个人 的 干涉。
第七 条 人民法院 审理 民事案件 , 必须 以 事实 为 根据 , 以 法律 为 准绳。
第八 条 民事诉讼 当事人 有 平等 的 诉讼 权利。 人民法院 审理 民事案件 , 应当 保障 和 便利 当事人 行使 诉讼 权利 , 对 当事人 在 适用 法律 上 一律 平等。
第九条 人民法院 审理 民事案件 , 应当 根据 自愿 和 合法 的 原则 进行 调解 ; 调解 不成 的 , 应当 及时 判决。
第十 条 人民法院 审理 民事案件 , 依照 法律 规定 实行 合议 、 回避 、 公开 审判 和 两 审 终审 制度。
第十一条 各 民族 公民 都有 用 本 民族 语言 、 文字 进行 民事诉讼 的 权利。
在 少数民族 聚居 或者 多 民族 共同 居住 的 地区 , 人民法院 应当 用 当地 民族 通用 的 语言 、 文字 进行 审理 和 发布 法律 文书。
人民法院 应当 对 不 通晓 当地 民族 通用 的 语言 、 文字 的 诉讼 参与 人 提供 翻译。
第十二 条 人民法院 审理 民事案件 时 , 当事人 有权 进行 辩论。
第十三 条 民事诉讼 应当 遵循 诚实 信用 原则。
当事人 有权 在 法律 规定 的 范围 内 处分 自己 的 民事 权利 和 诉讼 权利。
第十四 条 人民 检察院 有权 对 民事诉讼 实行 法律 监督。
第十五 条 机关 、 社会 团体 、 企业 事业单位 对 损害 国的 、 集体 或者 个人 民事 权益 的 行为 , 可以 支持 受 损害 的 单位 或者 个人 向 人民法院 起诉。
第十六 条 民族自治 地方 的 人民 代表 大会 根据 宪法 和 本法 的 原则, 结合 当地 民族 的 具体 情况, 可以 制定 变通 或者 补充 的 规定. 自治区 的 规定, 报 全国 人民 代表 大会 常务委员会 批准. 自治州, 自治县的 规定 , 报 省 或者 自治区 的 人民 代表 大会 常务委员会 批准 , 并报 全国 人民 代表 大会 常务委员会 备案。
第二 章 管辖
第一节 级别 管辖
第十七 条 基层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一审 民事案件 , 但 本法 另有 规定 的 除外。
第十八 条 中级 人民法院 管辖 下列 第一审 民事案件 :
(一) 重大 涉外 案件 ;
(二) 在 本 辖区 有 重大 影响 的 案件 ;
(三) 最高人民法院 确定 由 中级 人民法院 管辖 的 案件。
第十九 条 高级人民法院 管辖 在 本 辖区 有 重大 影响 的 第一审 民事案件。
第二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 管辖 下列 第一审 民事案件 :
(一) 在 全国 有 重大 影响 的 案件 ;
(二) 认为 应当 由 本院 审理 的 案件。
第二节 地域 管辖
第二十 一条 对 公民 提起 的 民事诉讼 , 由 被告 住所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 被告 住所 地 与 经常 居住 地 不一致 的 , 由 经常 居住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对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提起 的 民事诉讼 , 由 被告 住所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同一 诉讼 的 几个 被告 住所 地 、 经常 居住 地 在 两个 以上 人民法院 辖区 的 , 各 该 人民法院 都有 管辖权。
第二十 二条 下列 民事诉讼 , 由 原告 住所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 原告 住所 地 与 经常 居住 地 不一致 的 , 由 原告 经常 居住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
(一) 对 不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居住 的 人 提起 的 有关 身份 关系 的 诉讼 ;
(二) 对 下落 不明 或者 宣告 失踪 的 人 提起 的 有关 身份 关系 的 诉讼 ;
(三) 对 被 采取 强制性 教育 措施 的 人 提起 的 诉讼 ;
(四) 对 被 监禁 的 人 提起 的 诉讼。
第二十 三条 因 合同 纠纷 提起 的 诉讼 , 由 被告 住所 地 或者 合同 履行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二十 四条 因 保险 合同 纠纷 提起 的 诉讼 , 由 被告 住所 地 或者 保险 标的 物 所在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二十 五条 因 票据 纠纷 提起 的 诉讼 , 由 票据 支付 地 或者 被告 住所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二十 六条 因 公司 设立 、 确认 股东 资格 、 分配 利润 、 解散 等 纠纷 提起 的 诉讼 , 由 公司 住所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二 十七 条 因 铁路 、 公路 、 水上 、 航空 运输 和 联合 运输 合同 纠纷 提起 的 诉讼 , 由 运输 始发 地 、 目的地 或者 被告 住所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二 十八 条 因 侵权行为 提起 的 诉讼 , 由 侵权行为 地 或者 被告 住所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二 十九 条 因 铁路, 公路, 水上 和 航空 事故 请求 损害 赔偿 提起 的 诉讼, 由 事故 发生 地 或者 车辆, 船舶 最先 到达 地, 航空器 最先 降落 地 或者 被告 住所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三 十条 因 船舶 碰撞 或者 其他 海事 损害 事故 请求 损害 赔偿 提起 的 诉讼 , 由 碰撞 发生 地 、 碰撞 船舶 最先 到达 地 、 加害 船舶 被 扣留 地 或者 被告 住所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三十一条 因 海难 救助 费用 提起 的 诉讼 , 由 救助 地 或者 被 救助 船舶 最先 到达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三 十二 条 因 共同 海损 提起 的 诉讼 , 由 船舶 最先 到达 地 、 共同 海损 理 算 地 或者 航程 终止 地 的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三 十三 条 下列 案件 , 由 本条 规定 的 人民法院 属 管辖 :
(一) 因 不动产 纠纷 提起 的 诉讼 , 由 不动产 所在地 人民法院 管辖 ;
(二) 因 港口 作业 中 发生 纠纷 提起 的 诉讼 , 由 港口 所在地 人民法院 管辖 ;
(三) 因 继承 遗产 纠纷 提起 的 诉讼 , 由 被 继承人 死亡 时 住所 地 或者 主要 遗产 所在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三 十四 条 合同 或者 其他 财产 权益 纠纷 的 当事人 可以 书面 协议 选择 被告 住所 地, 合同 履行 地, 合同 签订 地, 原告 住所 地, 标的 物 所在地 等 与 争议 有 实际 联系 的 地点 的 人民法院 管辖, 但不得 违反 本法 对 级别 管辖 和 属 属 的 规定。
第三 十五 条 两个 以上 人民法院 都有 管辖权 的 诉讼 , 原告 可以 向 其中 一个 人民法院 起诉 ; 原告 向 两个 以上 有 管辖权 的 人民法院 起诉 的 , 由 最先 的 的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三节 移送 管辖 和 指定 管辖
第三 十六 条 人民法院 发现 受理 的 案件 不 属于 本院 管辖 的 , 应当 移送 有 管辖权 的 人民法院 , 受 移送 的 人民法院 应当 受理。 受 移送 的 人民法院 认为 受 移送 的 案件 依照 规定 不 属于 本院 管辖 的 , 应当 报请 上级 人民法院 指定 管辖 , 不得 再 自行 移送。
第三 十七 条 有 管辖权 的 人民法院 由于 特殊 原因 , 不能 行使 管辖权 的 , 由 上级 人民法院 指定 管辖。
人民法院 之间 因 管辖权 发生 争议 , 由 争议 双方 协 协 不了 的 , 报请 它们 的 共同 上级 人民法院 指定 管辖。
第三 十八 条 上级 人民法院 有权 审理 下级 人民法院 管辖 的 第一审 民事案件 ; 确 有 必要 将 本院 管辖 的 第一审 民事案件 交 下级 人民法院 审理 的 , 应当 报请 其 上级 人民法院 批准。
下级 人民法院 对 它所 管辖 的 第一审 民事案件 , 认为 需要 由 上级 人民法院 审理 的 , 可以 报请 上级 人民法院 审理。
第三 章 审判 组织
第三 十九 条 人民法院 审理 第一审 民事案件 , 由 审判员 、 陪审员 共同 组成 合议庭 或者 由 审判员 组成 合议庭。 合议庭 的 成员 人数 , 必须 是 单 数。
适用 简易 程序 审理 的 民事案件 , 由 审判员 一 人 独 任 审理。
陪审员 在 执行 陪审 职务 时 , 与 审判员 有 同等 的 权利 义务。
第四 十条 人民法院 审理 第二审 民事案件 , 由 审判员 组成 合议庭。 合议庭 的 成员 人数 , 必须 是 单 数。
发回重审 的 案件 , 原审 人民法院 应当 按照 第一审 程序 另行 组成 合议庭。
审理 再审 案件 , 原来 是 第一审 的 , 按照 第一审 程序 另行 组成 合议庭 ; 原来 是 第二审 的 或者 是 上级 人民法院 提审 的 , 按照 第二审 程序 另行 组成 合议庭。
第四十一条 合议庭 的 审判长 由 院长 或者 庭长 指定 审判员 一 人 担任 ; 院长 或者 庭长 参加 审判 的 , 由 院长 或者 庭长 担任。
第四 十二 条 合议庭 评议 案件 , 实行 少数 服从 多数 的 原则。 评议 应当 制作 笔录 , 由 合议庭 成员 签名。 评议 中 的 不同 意见 , 必须 如实 记 入 笔录。
第四 十三 条 审判 人员 应当 依法 秉公 办案。
审判 人员 不得 接受 当事人 及其 诉讼 代理人 请客 送礼。
审判 人员 有 贪污 受贿 , 徇私舞弊 , 枉法 裁判 行为 的 , 应当 追究 法律 责任 ;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第四 章 回避
第四 十四 条 审判 人员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应当 自行 回避 , 当事人 有权 用 口头 或者 书面 方式 申请 他们 回避 :
(一) 是 本案 当事人 或者 当事人 、 诉讼 代理人 近 亲属 的 ;
(二) 与 本案 有利害关系 的 ;
(三) 与 本案 当事人 、 诉讼 代理人 有 其他 关系 , 可能 影响 对 案件 公正 审理 的。
审判 人员 接受 当事人 、 诉讼 代理人 请客 送礼 , 或者 违反 规定 会见 当事人 、 诉讼 代理人 的 , 当事人 有权 要求 他们 回避。
审判 人员 有 前款 规定 的 行为 的 , 应当 依法 追究 法律 责任。
前 三款 规定 , 适用 于 书记员 、 翻译 人员 、 鉴定 人 、 勘验 人。
第四 十五 条 当事人 提出 回避 申请 , 应当 说明 理由 , 在 案件 开始 审理 时 提出 ; 回避 事由 在 案件 开始 审理 后 知道 的 , 也 可以 在 法庭 辩论 终结 前 提出。
被 申请 回避 的 人员 在 人民法院 作出 是否 回避 的 决定 前 , 应当 暂停 参与 本案 的 工作 , 但 案件 需要 采取 紧急 措施 的 除外。
第四 十六 条 院长 担任 审判长 时 的 回避 , 由 审判 委员会 决定 ; 审判 人员 的 回避 , 由 院长 决定 ; 其他 人员 的 回避 , 由 审判长 决定。
第四 十七 条 人民法院 对 当事人 提出 的 回避 申请, 应当 在 申请 提出 的 三 日内, 以 口头 或者 书面 形式 作出 决定. 申请人 对 决定 不服 的, 可以 在 接到 决定 时 申请 复议 一次. 复议 期间,被 申请 回避 的 人员 , 不 停止 参与 本案 的 工作。 人民法院 对 复议 申请 , 应当 在 三 日内 作出 复议 决定 , 并 通知 复议 申请人。
第五 章 诉讼 参加 人
当事人
第四 十八 条 公民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可以 作为 民事诉讼 的 当事人。
法人 由其 法定 代表人 进行 诉讼。 其他 组织 由其 主要 负责 人 进行 诉讼。
第四 十九 条 当事人 有权 委托代理人 , 提出 回避 申请 , 收集 、 提供 证据 , 进行 辩论 , 请求 调解 , 提起 上诉 , 申请 执行。
当事人 可以 查阅 本案 有关 材料 , 并 可以 复制 本案 有关 材料 和 法律 文书。 查阅 、 复制 本案 有关 材料 的 范围 和 办法 由 最高人民法院 规定。
当事人 必须 依法 行使 诉讼 权利 , 遵守 诉讼 秩序 , 履行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书 、 裁定 书 和 调解 书。
第五 十条 双方 当事人 可以 自行 和解。
第五十一条 原告 可以 放弃 或者 变更 诉讼 请求。 被告 可以 承认 或者 反驳 诉讼 请求 , 有权 提起 反诉。
第五 十二 条 当事人 一方 或者 双方 为 二人 以上 , 其 诉讼 标的 是 共同 的 , 或者 诉讼 标的 是 同一 种类 、 人民法院 认为 可以 合并 审理 并 经 当事人 的 的 , 为 共同 诉讼。
共同 诉讼 的 一方 当事人 对 诉讼 标的 有 共同 权利 义务 的 , 其中 一 人 的 诉讼 行为 经 其他 共同 诉讼人 承认 , 对 其他 共同 诉讼人 发生 效力 ; 对 诉讼 标的 没有 共同 权利 义务 的 , 其中 一 一共同 诉讼人 不 发生 效力。
第 五十 三条 当事人 一方 人数 众多 的 共同 诉讼, 可以 由 当事人 推选 代表人 进行 诉讼. 代表人 的 诉讼 行为 对其 所 代表 的 当事人 发生 效力, 但 代表人 变更, 放弃 诉讼 请求 或者 承认 对方 当事人 的 诉讼请求 , 进行 和解 , 必须 经 被 代表 的 当事人 同意。
第 五十 四条 诉讼 标的 是 同一 种类, 当事人 一方 人数 众多 在 起诉 时 人数 尚未 确定 的, 人民法院 可以 发出 公告, 说明 案件 情况 和 诉讼 请求, 通知 权利 人 在 一定 期间 向 人民法院 登记.
向 人民法院 登记 的 权利 人 可以 推选 代表人 进行 诉讼 ; 推选 不出 代表人 的 , 人民法院 可以 与 参加 登记 的 权利 人 定 代表人。
代表人 的 诉讼 行为 对其 所 代表 的 当事人 发生 效力, 但 代表人 变更, 放弃 诉讼 请求 或者 承认 对方 当事人 的 诉讼 请求, 进行 和解, 必须 经 被 代表 的 当事人 同意.
人民法院 作出 的 判决, 裁定, 对 参加 登记 的 全体 权利 人 发生 效力. 未 参加 登记 的 权利 人 在 诉讼 时效 期间 提起 诉讼 的, 适用 该 判决, 裁定.
第五 十五 条 对 污染 环境, 侵害 众多 消费者 合法 权益 等 损害 社会 公共 利益 的 行为, 法律 规定 的 机关 和 有关 组织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人民 检察院 在 履行 职责 中 发现 破坏 生态 环境 和 资源 保护 、 食提起 诉讼 的 情况 下 ,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前款 规定 的 机关 或者 组织 提起 诉讼 的 , 人民 检察院 可以 支持 起诉。
第五 十六 条 对 当事人 双方 的 诉讼 标的 , 第三 人 认为 有 独立 请求 权 的 , 有权 提起 诉讼。
对 当事人 双方 的 诉讼 标的 , 第三 人 虽然 没有 独立 请求 权 , 但 案件 处理 结果 同 他 有 法律 上 的 利害 关系 的 , 可以 申请 参加 诉讼 , 或者 由 人民法院 通知 他 参加 诉讼。 人民法院 判决 承担 民事责任的 第三 人 , 有 当事人 的 诉讼 权利 义务。
前 两款 规定 的 第三 人, 因 不能 归责 于 本人 的 事由 未 参加 诉讼, 但 有 证据 证明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裁定, 调解 书 的 部分 或者 全部 内容 错误, 损害 其 民事 权益 的, 可以 自知道 或者 应当 知道 其 民事 权益 受到 损害 之 日 起 六个月 内 , 向 作出 该 判决 、 裁定 、 调解 书 的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人民法院 经 审理 , 诉讼 请求 成立 的 , 应当 改变 或者 撤销 原 判决 、 裁定、 调解 书 ; 诉讼 请求 不 成立 的 , 驳回 诉讼 请求。
第二节 诉讼 代理人
第五 十七 条 无 诉讼 行为 能力 人 由 他 的 监护人 作为 法定代理人 代为 诉讼。 法定代理人 之间 互相 推诿 代理 责任 的 , 由 人民法院 指定 其中 一 人 代为 诉讼。
第五 十八 条 当事人 、 法定代理人 可以 委托 一 至 二人 作为 诉讼 代理人。
下列 人员 可以 被 委托 为 诉讼 代理人 :
(一) 律师 、 基层 法律 服务 工作者 ;
(二) 当事人 的 近 亲属 或者 工作 人员 ;
(三) 当事人 所在 社区 、 单位 以及 有关 社会 团体 推荐 的 公民。
第五 十九 条 委托 他人 代为 诉讼 , 必须 向 人民法院 提交 由 委托人 签名 或者 盖章 的 授权 委托书。
授权 委托书 必须 记 明 委托 事项 和 权限。 诉讼 代理人 代为 承认 、 放弃 、 变更 诉讼 请求 , 进行 和解 , 提起 反诉 或者 上诉 , 必须 有 委托人 的 特别 授权。
侨居 在 国外 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 从 国外 寄交 或者 托 交 的 授权 委托书, 必须 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 该 国 的 使 领馆 证明; 没有 使 领馆 的, 由 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有 外交 关系 的 第三国 驻 该 国 的 使 领馆 证明 , 再转 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 该 第三 国 使 领馆 证明 , 或者 由 当地 的 爱国 华侨 团体 证明。
第六 十条 诉讼 代理人 的 权限 如果 变更 或者 解除 , 当事人 应当 书面 告知 人民法院 , 并由 人民法院 通知 对方 当事人。
第六十一条 代理 诉讼 的 律师 和 其他 诉讼 代理人 有权 调查 收集 证据 , 可以 查阅 本案 有关 材料。 查阅 本案 有关 材料 的 范围 和 办法 由 最高人民法院 规定。
第六 十二 条 离婚 案件 有有 代理人 的 , 本人 除 不能 表达 意思 的 以外 , 仍应 出庭 ; 确 因 特殊 情况 无法 出庭 的 , 必须 向 人民法院 提交 书面 意见。
第六 章 证据
第六 十三 条 证据 包括 :
(一) 当事人 的 陈述 ;
(二) 书 证 ;
(三) 物证 ;
(四) 视听 资料 ;
(五) 电子 数据 ;
(六) 证人 证言 ;
(七) 鉴定 意见 ;
(八) 勘验 笔录。
证据 必须 查证 属实 , 才能 作为 认定 事实 的 根据。
第六 十四 条 当事人 对 自己 提出 的 主张 , 有 责任 提供 证据。
当事人 及其 诉讼 代理人 因 客观 原因 不能 自行 收集 的 证据 , 或者 人民法院 认为 审理 案件 需要 的 证据 , 人民法院 应当 调查 收集。
人民法院 应当 按照 法定 程序 , 全面 地 、 客观 地 审查 核实 证据。
第六 十五 条 当事人 对 自己 提出 的 主张 应当 及时 提供 证据。
人民法院 根据 当事人 的 主张 和 案件 审理 情况 , 确定 当事人 应当 提供 的 证据 及其 期限。 当事人 在 该 期限 内 提供 证据 确 有 困难 的 , 可以 向 申请 延长 延长 期限 , 人民法院 根据 当事人 的 申请 适当 延长。当事人 逾期 提供 证据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责令 其 说明 理由 ; 拒不 说明 理由 或者 理由 不 成立 的 , 人民法院 根据 不同 情形 可以 不予 采纳 该 证据 , 或者 采纳 该 证据 但 予以 训诫 、 罚款。
第六 十六 条 人民法院 收到 当事人 提交 的 证据 材料 , 应当 出具 收据 , 写明 证据 名称 、 页数 、 份数 、 原件 或者 复印件 以及 收到 时间 等 , 并由 经办 人员 签名 或者 盖章。
第六 十七 条 人民法院 有权 向 有关 单位 和 个人 调查 取证 , 有关 单位 和 个人 不得 拒绝。
人民法院 对 有关 单位 和 个人 提出 的 证明 文书 , 应当 辨别 真伪 , 审查 确定 其 效力。
十八 条 证据 应当 在 法庭 上 出示 , 并由 当事人 互相 质证。 对 涉及 国 、 业 和 隐私 的 证据 应当 保密 , 需要 在 法庭 出示 的 , 不得 在 公开 开庭 时 出示。
第六 十九 条 经过 法定 程序 公证 证明 的 法律 事实 和 文书 , 人民法院 应当 作为 认定 事实 的 根据 , 但 有 相反 证据 足以 推翻 公证 证明 的 除外。
第七 十条 书 证 应当 提交 原件。 物证 应当 提交 原物。 提交 原件 或者 原物 确 有 困难 的 , 可以 提交 复制
提交 外 文书 证 , 必须 附有 中文 译本。
第七十一条 人民法院 对 视听 资料 , 应当 辨别 真伪 , 并 结合 本案 的 其他 证据 , 审查 确定 能否 作为 认定 事实 的 根据。
第七 十二 条 凡是 知道 案件 情况 的 单位 和 个人 , 都有 义务 出庭作证。 有关 单位 的 负责 人 应当 支持 证人 作证。
不能 正确 表达 意思 的 人 , 不能 作证。
第七 十三 条 经 人民法院 通知 , 证人 应当 出庭作证。 有 下列 情形 之 的 , , 人民法院 许可 , 可以 通过 书面 证言 、 视听 传输 技术 或者 视听 资料 等 方式 作证 :
(一) 因 健康 原因 不能 出庭 的 ;
(二) 因 路途 遥远 , 交通 不便 不能 出庭 的 ;
(三) 因 自然 灾害 等 不可抗力 不能 出庭 的 ;
(四) 其他 有 正当 理由 不能 出庭 的。
第七 十四 条 证人 因 履行 出庭作证 义务 而 支出 的 交通, 住宿, 就餐 等 必要 费用 以及 误工 损失, 由 败诉 一方 当事人 负担 当事人 申请 证人 作证 的, 由 该 当事人 先行 垫付;. 当事人 没有 申请, 人民法院通知 证人 作证 的 , 由 人民法院 先行 垫付。
第七 十五 条 人民法院 对 当事人 的 陈述 , 应当 结合 本案 的 其他 证据 , 审查 确定 能否 作为 认定 事实 的 根据。
当事人 拒绝 陈述 的 , 不 影响 人民法院 根据 证据 认定 案件 事实。
第七 十六 条 当事人 可以 就 查明 事实 的 ι 性 问题 向 人民法院 申请 鉴定。 当事人 申请 鉴定 的 , 由 双方 当事人 协 协 具备 资格 的 鉴定 人 ; 协 不成 的 , 由 人民法院 指定。
当事人 未 申请 鉴定 , 人民法院 对 门 问题 认为 需要 鉴定 的 , 应当 委托 具备 资格 的 鉴定 人 进行 鉴定。
第七十七条 鉴定 人 有权 了解 进行 鉴定 所 需要 的 案件 材料 , 必要 时 可以 询问 当事人 、 证人。
鉴定 人 应当 提出 书面 鉴定 意见 , 在 鉴定 书 上 签名 或者 盖章。
第七 十八 条 当事人 对 鉴定 意见 有 异议 或者 人民法院 认为 鉴定 人 有 必要 出庭 的 , 鉴定 人 应当 出庭作证。 经 人民法院 通知 , 鉴定 人 拒不 出庭作证 的 , 鉴定 意见 不得 作为 认定 事实 的 根据 ; 支付 鉴定 费用的 当事人 可以 要求 返还 鉴定 费用。
第七 十九 条 当事人 可以 申请 人民法院 通知 有 门 的 人 出庭 , 就 鉴定 人 作出 的 鉴定 意见 或者 或者 业
第八 十条 勘验 物证 或者 现场 , 勘验 人 必须 出示 人民法院 的 证件 , 并 邀请 当地 基层 组织 或者 当事人 所在 单位 派人 参加。 当事人 或者 的 的 成年 的 应当 到场 , 拒不 到场 的 , 不 影响 勘验 的 进行。
有关 单位 和 个人 根据 人民法院 的 通知 , 有义务 保护 现场 , 协助 勘验 工作。
勘验 人 应当 将 勘验 情况 和 结果 制作 笔录 , 由 勘验 人 、 当事人 和 被邀 参加 人 签名 或者 盖章。
第八十一条 在 证据 可能 灭失 或者 以后 难以 取得 的 情况 下 , 当事人 可以 在 诉讼 过程 中 向 人民法院 申请 保全 证据 , 人民法院 也 可以 主动 采取 保全 措施。
因 情况 紧急 , 在 证据 可能 灭失 或者 以后 难以 取得 的 情况 下 , 利害关系人 可以 在 提起 诉讼 或者 申请 仲裁 前 向 证据 所在地 、 被 申请人 住所 地 或者 对 案件 有 管辖权 的 人民法院 申请 保全 证据。
证据 保全 的 其他 程序 , 参照 适用 本法 第九 章 保全 的 有关 规定。
第七 章 期间 、 送达
期 间
第八 十二 条 期间 包括 法定 期间 和 人民法院 指定 的 期间。
期间 以 时 、 日 、 月 、 年 计算。 期间 开始 的 时 和 日 , 不 计算 在 期间 内。
期间 届满 的 最后 一日 是 节假日 的 , 以 节假日 后 的 第一 日 为 期间 届满 的 日期。
期间 不 包括 在 途 时间 , 诉讼 文书 在 期满 前 交 邮 的 , 不算 过期。
第 八十 三条 当事人 因 不可抗拒 的 事由 或者 其他 正当 理由 耽误 期限 的 , 在 障碍 消除 后 的 十 日内 , 可以 申请 顺延 期限 , 是否 准许 , 由 人民法院 决定。
送 达
第 八十 四条 送达 诉讼 文书 必须 有 送达 回 证 , 由 受 送达 人 在 送达 回 证 上 记 明 收到 日期 , 签名 或者 盖章。
受 送达 人 在 送达 回 证 上 的 签收 日期 为 送达 日期。
第八十五条 送达 诉讼 文书 , 应当 直接 送交 受 送达 人。 受 送达 人 是 公民 的 , 本人 不在 交 他 的 同住 成年成年由 法人 的 法定 代表人, 其他 组织 的 主要 负责 人 或者 该 法人, 组织 负责 收件 的 人 签收; 受 送达 人 有 诉讼 代理人 的, 可以 送交 其 代理人 签收; 受 送达 人 已向 人民法院 指定 代收 人 的 , 送交 代收 人 签收。
受 送达 人 的 同住 成年 的 属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负责 收件 的 人 , 诉讼 代理人 或者 代收 人 在 送达 回 证 上 签收 的 日期 为 送达 日期。
第八 十六 条 受 送达 人 或者 他 的 同住 成年 的 拒绝 接收 诉讼 文书 的 , 送达 人 可以 邀请 有关 基层 组织 或者 所在 单位 的 代表 到场 , 说明 情况 , 在 送达 回 证 上 记 明 拒收事由 和 日期 , 由 送达 人 、 见证人 签名 或者 盖章 , 把 诉讼 文书 留 在 受 送达 人 的 住所 ; 也 可以 把 诉讼 文书 留 在 受 送达 人 的 住所 , 并 采用 拍照 、 录像 等 方式 记录送达 过程 , 即 视为 送达。
第八 十七 条 经受 送达 人 同意, 人民法院 可以 采用 传真, 电子邮件 等 能够 确认 其 收 悉 的 方式 送达 诉讼 文书, 但 判决书, 裁定 书, 调解 书 除外.
采用 前款 方式 送达 的 , 以 传真 、 电子邮件 等 到达 受 送达 人 特定 系统 的 日期 为 送达 日期。
第八 十八 条 直接 送达 诉讼 文书 有 困难 的, 可以 委托 其他 人民法院 代为 送达, 或者 邮寄 送达. 邮寄 送达 的, 以 回执 上 注明 的 收件 日期 为 送达 日期.
第八 十九 条 受 送达 人 是 军人 的 , 通过 其所 在 部队 团 以上 单位 的 政治 机关 转交。
第九 十条 受 ​​送达 人 被 监禁 的 , 通过 其所 在 监 所 转交。
受 送达 人 被 采取 强制性 教育 措施 的 , 通过 其所 在 强制性 教育 机构 转交。
第 九十 一条 代为 转交 的 机关 、 单位 收到 诉讼 文书 后 , 必须 立即 交 受 送达 人 签收 , 以 在 送达 回 证 上 的 签收 日期 , 为 送达 日期。
第九十二条 受 送达 人 下落 不明 , 或者 用 本 节 规定 的 其他 方式 无法 送达 的 , 公告 送达。 自 发出 公告 之 日 起 , 经过 六十 日 , 即 视为 送达。
公告 送达 , 应当 在 案卷 中 记 明 原因 和 经过。
第八 章 调解
第 九十 三条 人民法院 审理 民事案件 , 根据 当事人 自愿 的 原则 , 在 事实 清楚 的 基础 上 , 分清 是非 , 进行 调解。
第九 十四 条 人民法院 进行 调解 , 可以 由 审判员 一 人 主持 , 也 可以 由 合议庭 主持 , 并 尽可能 就地 进行。
人民法院 进行 调解 , 可以 用 简便 方式 通知 当事人 、 证人 到庭。
第九 十五 条 人民法院 进行 调解 , 可以 邀请 有关 单位 和 个人 协助。 被 邀请 的 单位 和 个人 , 应当 协助 人民法院 进行 调解。
第九 十六 条 调解 达成协议 , 必须 双方 自愿 , 不得 强迫。 调解 协议 的 内容 不得 违反 法律 规定。
第九十七条 调解 达成协议 , 人民法院 应当 制作 调解 书。 调解 书 应当 写明 诉讼 请求 、 案件 的 事实 和 调解 结果。
调解 书 由 审 判 人员 、 书记员 署名 , 加盖 人民法院 印章 , 送达 双方 当事人。
调解 书 经 双方 当事人 签收 后 , 即 具有 法律 效力。
第九 十八 条 下列 案件 调解 达成协议 , 人民法院 可以 不 制作 调解 书 :
(一) 调解 和 好的 离婚 案件 ;
(二) 调解 维持 收养 关系 的 案件 ;
(三) 能够 即时 履行 的 案件 ;
(四) 其他 不需要 制作 调解 书 的 案件。
对 不需要 制作 调解 书 的 协议 , 应当 记 入 笔录 , 由 双方 当事人 、 审判 人员 、 书记员 签名 或者 盖章 后 , 即 具有 法律 效力。
第九十九条 调解 未 达成协议 或者 调解 书 送达 前 一方 反悔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及时 判决。
第九 章 保全 和 先予 执行
第一 百 条 人民法院 对于 可能 因 当事人 一方 的 行为 或者 其他 原因 , 使 判决 难以 执行 或者 造成 当事人 其他 损害 的 案件 , 根据 对方 当事人 的 申请 , 可以 裁定 对其 财产 进行 保全 、 责令 其 作出 一定 行为其 作出 一定 行为 ; 当事人 没有 提出 申请 的 , 人民法院 在 必要 时 也 可以 裁定 采取 保全 措施。
人民法院 采取 保全 措施 , 可以 责令 申请人 提供 担保 , 申请人 不 提供 担保 的 , 裁定 驳回 申请。
人民法院 接受 申请 后 , 对 情况 紧急 的 , 必须 在 四十 八小时 内 作出 裁定 ; 裁定 采取 保全 措施 的 , 应当 立即 开始 执行。
第一百零 一条 利害关系人 因 情况 紧急 , 不 立即 申请 保全 将会 使其 合法 权益 受到 难以 弥补 的 损害 的 , 可以 在 提起 诉讼 或者 申请 仲裁 前 向 被 保全 财产 所在地 、 被 申请人 住所 地 或者对 案件 有 管辖权 的 人民法院 申请 采取 保全 措施。 申请人 应当 提供 担保 , 不 提供 担保 的 , 裁定 驳回 申请。
人民法院 接受 申请 后 , 必须 在 四十 八小时 内 作出 裁定 ; 裁定 采取 保全 措施 的 , 应当 立即 开始 执行。
申请人 在 人民法院 采取 保全 措施 后 三十 日内 不 依法 提起 诉讼 或者 申请 仲裁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解除 保全。
第一百零 二条 保全 限于 请求 的 范围 , 或者 与 本案 有关 的 财物。
第一百零 三条 财产 保全 采取 查封 、 扣押 、 冻结 或者 法律 规定 的 其他 方法。 人民法院 保全 财产 后 , 应当 立即 通知 被 保全 财产 的 人。
财产 已 被 查封 、 冻结 的 , 不得 重复 查封 、 冻结。
第一百零 四条 财产 纠纷 案件 , 被 申请人 提供 担保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裁定 解除 保全。
第一百零 五条 申请 有 错误 的 , 申请人 应当 赔偿 被 申请人 因 保全 所 遭受 的 损失。
第一百零 六条 人民法院 对 下列 案件 , 根据 当事人 的 申请 , 可以 裁定 先予 执行 :
(一) 追索 赡养 费 、 扶养 费 、 抚育费 、 抚恤金 、 医疗 费用 的 ;
(二) 追索 劳动 报酬 的 ;
(三) 因 情况 紧急 需要 先予 执行 的。
第一百零 七 条 人民法院 裁定 先予 执行 的 , 应当 符合 下列 条件 :
(一) 当事人 之间 权利 义务 关系 明确 , 不 先予 执行 将 严重 影响 申请人 的 生活 或者 生产 经营 的 ;
(二) 被 申请人 有 履行 能力。
人民法院 可以 责令 申请人 提供 担保 , 申请人 不 提供 担保 的 , 驳回 申请。 申请人 败诉 的 , 应当 赔偿 被 申请人 因 先予 执行 遭受 的 财产 损失。
第一百零 八 条 当事人 对 保全 或者 先予 执行 的 裁定 不服 的 , 可以 申请 复议 一次。 复议 期间 不 停止 裁定 的 执行。
第十 章 对 妨害 民事诉讼 的 强制 措施
第一百零 九 条 人民法院 对 必须 到庭 的 被告 , 经 两次 传票 传唤 , 无正当理由 拒不 到庭 的 , 可以 拘传。
第一 百一 十条 诉讼 参与 人和 其他 人 应当 遵守 法庭 规则。
人民法院 对 违反 法庭 规则 的 人 , 可以 予以 训诫 , 责令 退出 法庭 或者 予以 罚款 、 拘留。
人民法院 对 哄闹, 冲击 法庭, 侮辱, 诽谤, 威胁, 殴打 审判 人员, 严重 扰乱 法庭 秩序 的 人,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情节 较轻 的, 予以 罚款, 拘留.
第一 百一 十 一条 诉讼 参与 人 或者 其他 人 有 下列 行为 之一 的 , 人民法院 可以 根据 情节 轻重 予以 罚款 、 拘留 ;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
(一) 伪造 、 毁灭 重要 证据 , 妨碍 人民法院 审理 案件 的 ;
(二) 以 暴力 、 威胁 、 贿买 方法 阻止 证人 作证 或者 指使 、 贿买 、 胁迫 他人 作伪证 的 ;
(三) 隐藏, 转移, 变卖, 毁损 已 被 查封, 扣押 的 财产, 或者 已 被 清点 并 责令 其 保管 的 财产, 转移 已 被 冻结 的 财产 的;
(四) 对 司法 工作 人员 、 诉讼 参加 人 、 证人 、 翻译 人员 、 鉴定 人 、 勘验 人 、 协助 执行 的 人 , 进行 侮辱 、 诽谤 、 诬陷 、 殴打 或者 打击 报复 的 ;
(五) 以 暴力 、 威胁 或者 其他 方法 阻碍 司法 工作 人员 执行 职务 的 ;
(六) 拒不 履行 人民法院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 裁定 的。
人民法院 对 有 前款 规定 的 行为 之一 的 单位 , 可以 对其 主要 负责 人 或者 直接 责任 人员 予以 罚款 、 拘留 ;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第一 百一 十二 条 当事人 之间 恶意 串通 , 企图 通过 诉讼 、 调解 等 方式 侵害 他人 合法 权益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驳回 其 请求 , 并 根据 情节 轻重 予以 罚款 、 拘留 ;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第一 百一 十三 条 被执行人 与 他人 恶意 串通 , 通过 诉讼 、 仲裁 、 调解 等 方式 逃避 履行 法律 文书 确定 的 义务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根据 情节 轻重 予以 罚款 、 拘留 ;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第一 百一 十四 条 有义务 协助 调查 、 执行 的 单位 有 下列 行为 之一 的 , 人民法院 除 责令 其 履行 协助 义务 外 , 并 可以 予以 罚款 :
(一) 有关 单位 拒绝 或者 妨碍 人民法院 调查 取证 的 ;
(二) 有关 单位 接到 人民法院 协助 执行 通知书 后 , 拒不 协助 查询 、 扣押 、 冻结 、 划拨 、 变 价 财产 的 ;
(三) 有关 单位 接到 人民法院 协助 执行 通知书 后 , 拒不 协助 扣留 被执行人 的 收入 、 办理 有关 财产权 证照 转移 手续 、 转交 有关 票证 、 证照 或者 其他 财产 的 ;
(四) 其他 拒绝 协助 执行 的。
人民法院 对 有 前款 规定 的 行为 之一 的 单位, 可以 对其 主要 负责 人 或者 直接 责任 人员 予以 罚款; 对 仍不 履行 协助 义务 的, 可以 予以 拘留; 并 可以 向 监察 机关 或者 有关 机关 提出 予以 纪律 处分的 司法 建议。
第一 百一 十五 条 对 个人 的 罚款 金额 , 为 人民币 十 万元 以下。 对 单位 的 罚款 金额 , 为 人民币 五 万元 以上 一百 万元 以下。
拘留 的 期限 , 为 十五 日 以下。
被 拘留 的 人 , 由 人民法院 交 公安 机关 看管。 在 拘留 期间 , 被 拘留 人 承认 并 改正 错误 的 , 人民法院 可以 决定 提前 解除 拘留。
第一 百一 十六 条 拘传 、 罚款 、 拘留 必须 经 院长 批准。
拘传 应当 发 拘传 票。
罚款 、 拘留 应当 用 决定 书。 对 决定 不服 的 , 可以 向上 一级 人民法院 申请 复议 一次。 复议 期间 不 停止 执行。
-罚款。
第十一 章 诉讼 费用
第一 百一 十八 条 当事人 进行 民事诉讼 , 应当 按照 规定 交纳 案件 受理 费。 财产 案件 除 交纳 案件 受理 费 外 , 并 按照 规定 交纳 其他 诉讼 费用。
当事人 交纳 诉讼 费用 确 有 困难 的 , 可以 按照 规定 向 人民法院 申请 缓交 、 减 交 或者 免交。
收取 诉讼 费用 的 办法 另行 制定。
第二编 审判 程序
第十二 章 第一审 普通 程序
第一节 起诉 和 受理
第一 百一 十九 条 起诉 必须 符合 下列 条件 :
(一) 原告 是 与 本案 有 直接 利害 关系 的 公民 、 法人 和 其他 组织 ;
(二) 有 明确 的 被告 ;
(三) 有 具体 的 诉讼 请求 和 事实 、 理由 ;
(四) 属于 人民法院 受理 民事诉讼 的 范围 和 受 诉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一 百二 十条 起诉 应当 向 人民法院 递交 起诉状 , 并 按照 被告人 数 提出 副本。
书写 起诉状 确 有 困难 的 , 可以 口头 起诉 , 由 人民法院 记 入 笔录 , 并 告知 对方 当事人。
第一 百 二十 一条 起诉状 应当 记 明 下列 事项 :
(一) 原告 的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民族 、 职业 、 工作 单位 、 住所 、 联系 方式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名称 、 住所 和 法定 代表人 或者 主要 负责 人 的 姓名 、 职务 、 联系 方式 ;
(二) 被告 的 姓名 、 性别 、 工作 单位 、 住所 等 信息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名称 、 住所 等 信息 ;
(三) 诉讼 请求 和 所 根据 的 事实 与 理由 ;
(四) 证据 和 证据 来源 , 证人 姓名 和 住所。
第一 百 二十 二条 当事人 起诉 到 人民法院 的 民事 纠纷 , 适宜 调解 的 , 先行 调解 , 但 当事人 拒绝 调解 的 除外。
第一 百 二十 三条 人民法院 应当 保障 当事人 依照 法律 规定 享有 的 起诉 权利。 对 符合 本法 第一 百一 十九 条 的 起诉 , 必须 受理。 符合 起诉 条件 的 , 应当 在 七日 内 立案 , 并 通知当事人 ; 不 符合 起诉 条件 的 , 应当 在 七日 内 作出 裁定 书 , 不予 受理 ; 原告 对 裁定 不服 的 , 可以 提起 上诉。
第一 百 二十 四条 人民法院 对 下列 起诉 , 分别 情形 , 予以 处理 :
(一) 依照 行政 诉讼法 的 规定 , 属于 行政 诉讼 受 案 范围 的 , 告知 原告 提起 行政 诉讼 ;
(二) 依照 法律 规定 , 双方 当事人 达成 书面 仲裁 协议 申请 仲裁 、 不得 向 人民法院 起诉 的 , 告知 原告 向 仲裁 机构 申请 仲裁 ;
(三) 依照 法律 规定 , 应当 由 其他 机关 处理 的 争议 , 告知 原告 向 有关 机关 申请 解决 ;
(四) 对 不 属于 本院 管辖 的 案件 , 告知 原告 向 有 管辖权 的 人民法院 起诉 ;
(五) 对 判决 、 裁定 、 调解 书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案件 , 当事人 又 起诉 的 , 告知 原告 申请 再审 , 但 人民法院 准许 撤诉 的 裁定 除外 ;
(六) 依照 法律 规定 , 在 一定 期限 内 不得 起诉 的 案件 , 在 不得 起诉 的 期限 内 起诉 的 , 不予 受理 ;
(七) 判决 不准 离婚 和 调解 和 好的 离婚 案件 , 判决 、 调解 维持 收养 关系 的 案件 , 没有 新 情况 、 新 理由 , 原告 在 六个月 内 又 起诉 的 , 不予 受理。
第二节 审理 前 的 准备
第一 百 二十 五条 人民法院 应当 在 立案 之 日 起 五 日内 将 起诉状 副本 发送 被告 , 被告 应当 在 收到 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提出 答辩 状。 答辩 状 应当 记 明 被告 的 姓名 、 性别 、年龄 、 民族 、 职业 、 工作 单位 、 住所 、 联系 方式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名称 、 住所 和 法定 代表人 或者 主要 负责 人 的 姓名 、 职务 联系 联系 方式。 人民法院 应当 在 收到 答辩 状 之 日 起 五日内 将 答辩 状 副本 发送 原告。
被告 不 提出 答辩 状 的 , 不 影响 人民法院 审理。
第一 百 二十 六条 人民法院 对 决定 受理 的 案件 , 应当 在 受理 案件 通知书 和 应诉 通知书 中 向 当事人 告知 有关 的 诉讼 权利 义务 , 或者 口头 告知。
第一 百二 十七 条 人民法院 受理 案件 后 , 当事人 对 管辖权 有 异议 的 , 应当 在 提交 答辩 状 期间 提出。 人民法院 对 当事人 提出 的 异议 , 应当 审查。 异议 成立 的 , 裁定 将 案件 移送 有 管辖权 的 人民法院 ; 异议 不 成立 的 , 裁定 驳回。
当事人 未 提出 管辖 异议 , 并 应诉 答辩 的 , 视为 受 诉 人民法院 有 管辖权 , 但 违反 级别 管辖 和 属 属 的 的 除外。
第一 百二 十八 条 合议庭 组成 人员 确定 后 , 应当 在 三 日内 告知 当事人。
第一 百二 十九 条 审判 人员 必须 认真 审核 诉讼 材料 , 调查 收集 必要 的 证据。
第一 百 三十 条 人民法院 派出 人员 进行 调查 时 , 应当 向 被 调查 人 出示 证件。
调查 笔录 经 被 调查 人 校阅 后 , 由 被 调查 人 、 调查 人 签名 或者 盖章。
第一 百 三十 一条 人民法院 在 必要 时 可以 委托 外地 人民法院 调查。
委托 调查 , 必须 提出 明确 的 项目 和 要求。 受 委托 ​​人民法院 可以 主动 补充 调查。
受 委托 人民法院 收到 委托书 后 , 应当 在 三十 日内 完成 调查。 因故 不能 完成 的 , 应当 在 上述 期限 内 函告 委托 人民法院。
第一 百 三十 二条 必须 共同 进行 诉讼 的 当事人 没有 参加 诉讼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通知 其 参加 诉讼。
第一 百 三十 三条 人民法院 对 受理 的 案件 , 分别 情形 , 予以 处理 :
(一) 当事人 没有 争议 , 符合 督促 程序 规定 条件 的 , 可以 转入 督促 程序 ;
(二) 开庭 前 可以 调解 的 , 采取 调解 方式 及时 解决 纠纷 ;
(三) 根据 案件 情况 , 确定 适用 简易 程序 或者 普通 程序 ;
(四) 需要 开庭 审理 的 , 通过 要求 当事人 交换 证据 等 方式 , 明确 争议 焦点。
第三节 开庭 审理
第一 百 三十 四条 人民法院 审理 民事案件 , 除 涉及 国
离婚 案件 , 涉及 业 秘密 的 案件 , 当事人 申请 不 公开 审理 的 , 可以 不 公开 审理。
第一 百 三十 五条 人民法院 审理 民事案件 , 根据 需要 进行 巡回 审理 , 就地 办案。
-
第一 百 三 十七 条 开庭 审理 前 , 书记员 应当 查明 当事人 和 其他 诉讼 参与 人 是否 到庭 , 宣布 法庭 纪律。
开庭 审理 时 , 由 审判长 核对 当事人 , 宣布 案由 , 宣布 审判 人员 、 书记员 名单 , 告知 当事人 有关 的 诉讼 权利 义务 , 询问 当事人 是否 提出 回避 申请。
第一 百 三 十八 条 法庭 调查 按照 下列 顺序 进行 :
(一) 当事人 陈述 ;
(二) 告知 证人 的 权利 义务 , 证人 作证 , 宣读 未 到庭 的 证人 证言 ;
(三) 出示 书 证 、 物证 、 视听 资料 和 电子 数据 ;
(四) 宣读 鉴定 意见 ;
(五) 宣读 勘验 笔录。
第一 百 三 十九 条 当事人 在 法庭 上 可以 提出 新 的 证据。
当事人 经 法庭 许可 , 可以 向 证人 、 鉴定 人 、 勘验 人 发问。
当事人 要求 重新 进行 调查 、 鉴定 或者 勘验 的 , 是否 准许 , 由 人民法院 决定。
第一 百 四十 条 原告 增加 诉讼 请求 , 被告 提出 反诉 , 第三 人 提出 与 本案 有关 的 诉讼 请求 , 可以 合并 审理。
第一 百 四十 一条 法庭 辩论 按照 下列 顺序 进行 :
(一) 原告 及其 诉讼 代理人 发言 ;
(二) 被告 及其 诉讼 代理人 答辩 ;
(三) 第三 人 及其 诉讼 代理人 发言 或者 答辩 ;
(四) 互相 辩论。
法庭 辩论 终结 , 由 审判长 按照 原告 、 被告 、 第三 人 的 先后顺序 征询 各方 最后 意见。
第一 百 四十 二条 法庭 辩论 终结 , 应当 依法 作出 判决。 判决 前 能够 调解 的 , 还 可以 进行 调解 , 调解 不成 的 , 应当 及时 判决。
第一 百 四十 三条 原告 经 传票 传唤 , 无正当理由 拒不 到庭 的 , 或者 未经 法庭 许可 中途 退庭 的 , 可以 按 撤诉 处理 ; 被告 反诉 的 , 可以 缺席 判决。
第一 百 四十 四条 被告 经 传票 传唤 , 无正当理由 拒不 到庭 的 , 或者 未经 法庭 许可 中途 退庭 的 , 可以 缺席 判决。
第一 百 四十 五条 宣判 前 , 原告 申请 撤诉 的 , 是否 准许 , 由 人民法院 裁定。
人民法院 裁定 不 准许 撤诉 的 , 原告 经 传票 传唤 , 无正当理由 拒不 到庭 的 , 可以 缺席 判决。
第一 百 四十 六条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可以 延期 开庭 审理 :
(一) 必须 到庭 的 当事人 和 其他 诉讼 参与 人 有 正当 理由 没有 到庭 的 ;
(二) 当事人 临时 提出 回避 申请 的 ;
(三) 需要 通知 新 的 证人 到庭 , 调 取 新 的 证据 , 重新 鉴定 、 勘验 , 或者 需要 补充 调查 的 ;
(四) 其他 应当 延期 的 情形。
第一 百 四 十七 条 书记员 应当 将 法庭 审理 的 全部 活动 记 入 笔录 , 由 审判 人员 和 书记员 签名。
法庭 笔录 应当 当庭 宣读 , 也 可以 告知 当事人 和 其他 诉讼 参与 人 当庭 或者 在 五 日内 阅读。 当事人 和 其他 诉讼 参与 人 认为 对 自己 的 陈述 记录 有 遗漏 或者 差错 的 , 有权 申请 补正。 如果 不予补正 , 应当 将 申请 记录 在案。
法庭 笔录 由 当事人 和 其他 诉讼 参与 人 签名 或者 盖章。 拒绝 签名 盖章 的 , 记 明 情况 附卷。
第一 百 四 十八 条 人民法院 对 公开 审理 或者 不 公开 审理 的 案件 , 一律 公开 宣告 判决。
当庭 宣判 的 , 应当 在 十 日内 发送 判决书 ; 定期 宣判 的 , 宣判 后 立即 发给 判决书。
宣告 判决 时 , 必须 告知 当事人 上诉 权利 、 上诉 期限 和 上诉 的 法院。
宣告 离婚 判决 , 必须 告知 当事人 在 判决 发生 法律 效力 前 不得 另行 结婚。
第一 百 四 十九 条 人民法院 适用 普通 程序 审理 的 案件 , 应当 在 立案 之 日 起 六个月 内 审结。 有 特殊 情况 需要 延长 的 , 由 本院 院长 批准 , 可以 延长 六个月 ; 还 需要延长 的 , 报请 上级 人民法院 批准。
第四节 诉讼 中止 和 终结
第一 百 五十 条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中止 诉讼 :
(一) 一方 当事人 死亡 , 需要 等待 继承人 表明 是否 参加 诉讼 的 ;
(二) 一方 当事人 丧失 诉讼 行为 能力 , 尚未 确定 法定代理人 的 ;
(三) 作为 一方 当事人 的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终止 , 尚未 确定 权利 义务 承受 人 的 ;
(四) 一方 当事人 因 不可抗拒 的 事由 , 不能 参加 诉讼 的 ;
(五) 本案 必须 以 另一 案 的 审理 结果 为 依据 , 而 另一 案 尚未 审结 的 ;
(六) 其他 应当 中止 诉讼 的 情形。
中止 诉讼 的 原因 消除 后 , 恢复 诉讼。
第一 百 五十 一条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终结 诉讼 :
(一) 原告 死亡 , 没有 继承人 , 或者 继承人 放弃 诉讼 权利 的 ;
(二) 被告 死亡 , 没有 遗产 , 也 没有 应当 承担 义务 的 人 的 ;
(三) 离婚 案件 一方 当事人 死亡 的 ;
(四) 追索 赡养 费 、 扶养 费 、 抚育费 以及 解除 收养 关系 案件 的 一方 当事人 死亡 的。
第五节 判决 和 裁定
第一 百 五十 二条 判决书 应当 写明 判决 结果 和 作出 该 判决 的 理由。 判决书 内容 包括 :
(一) 案由 、 诉讼 请求 、 争议 的 事实 和 理由 ;
(二) 判决 认定 的 事实 和 理由 、 适用 的 法律 和 理由 ;
(三) 判决 结果 和 诉讼 费用 的 负担 ;
(四) 上诉 期间 和 上诉 的 法院。
判决书 由 审判 人员 、 书记员 署名 , 加盖 人民法院 印章。
第一 百 五十 三条 人民法院 审理 案件 , 其中 一部分 事实 已经 清楚 , 可以 就该 部分 先行 判决。
第一 百 五十 四条 裁定 适用 于 下列 范围 :
(一) 不予 受理 ;
(二) 对 管辖权 有 异议 的 ;
(三) 驳回 起诉 ;
(四) 保全 和 先予 执行 ;
(五) 准许 或者 不 准许 撤诉 ;
(六) 中止 或者 终结 诉讼 ;
(七) 补正 判决书 中 的 笔误 ;
(八) 中止 或者 终结 执行 ;
(九) 撤销 或者 不予 执行 仲裁 裁决 ;
(十) 不予 执行 公证 机关 赋予 强制 执行 效力 的 债权 文书 ;
(十一) 其他 需要 裁定 解决 的 事项。
对 前款 第一 项 至 第三 项 裁定 , 可以 上诉。
裁定 书 应当 写明 裁定 结果 和 作出 该 裁定 的 理由。 裁定 书 由 审判 人员 、 书记员 署名 , 加盖 人民法院 印章。 口头 裁定 的 , 记 入 笔录。
第一 百 五十 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 的 判决 、 裁定 , 以及 依法 不准 上诉 或者 超过 上诉 期 没有 上诉 的 判决 、 裁定 , 是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 裁定。
第一 百 五十 六条 公众 可以 查阅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书 、 裁定 书 , 但 涉及 国
第十三 章 简易 程序
第一 百 五 十七 条 基层 人民法院 和 它 派出 的 法庭 审理 事实 清楚 、 权利 义务 关系 明确 、 争议 不大 的 简单 的 民事案件 , 适用 本章 规定。
基层 人民法院 和 它 派出 的 法庭 审理 前款 规定 以外 的 民事案件 , 当事人 双方 也 可以 约定 适用 简易 程序。
第一 百 五 十八 条 对 简单 的 民事案件 , 原告 可以 口头 起诉。
当事人 双方 可以 同时 到 基层 人民法院 或者 它 派出 的 法庭 , 请求 解决 纠纷。 基层 人民法院 或者 它 派出 的 法庭 可以 当即 审理 , 也 可以 另 定 日期 审理。
第一 百 五 十九 条 基层 人民法院 和 它 派出 的 法庭 审理 简单 的 民事案件 , 可以 用 简便 方式 传唤 当事人 和 证人 、 送达 诉讼 文书 、 审理 案件 , 但 应当 保障 当事人 陈述 意见 的 权利。
第一 百 六十 条 简单 的 民事案件 由 审判员 一 人 独 任 审理 , 并不 受 本法 第一 百 三十 六条 、 第一 百 三 十八 条 、 第一 百 四十 一条 规定 的 限制。
第一 百 六十 一条 人民法院 适用 简易 程序 审理 案件 , 应当 在 立案 之 日 起 三个月 内 审结。
第一 百 六十 二条 基层 人民法院 和 它 派出 的 法庭 审理 符合 本法 第一 百 五 十七 条 第一 款 规定 的 简单 的 民事案件 , 标的 额为 各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上 年度 就业 人员 年 平均工资 百分之 三十 以下 的 , 实行 一审 终审。
第一 百 六十 三条 人民法院 在 审理 过程 中 , 发现 案件 不宜 适用 简易 程序 的 , 裁定 转为 普通 程序。
第十四 章 第二审 程序
第一 百 六十 四条 当事人 不服 地方 人民法院 第一审 判决 的 , 有权 在 判决书 送达 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向上 一级 人民法院 提起 上诉。
当事人 不服 地方 人民法院 第一审 裁定 的 , 有权 在 裁定 书 送达 之 日 起 十 日内 向上 一级 人民法院 提起 上诉。
第一 百 六十 五条 上诉 应当 递交 上 诉状。 上 诉状 的 内容 , 应当 包括 当事人 的 姓名 , 法人 的 名称 及其 法定 代表人 的 姓名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名称 及其 主要 负责 人 的 姓名 ; 原审 人民法院名称 、 案件 的 编号 和 案由 ; 上诉 的 请求 和 理由。
第一 百 六十 六条 上 诉状 应当 通过 原审 人民法院 提出 , 并 按照 对方 当事人 或者 代表人 的 人数 提出 副本。
当事人 直接 向 第二审 人民法院 上诉 的 , 第二审 人民法院 应当 在 五 日内 将 上 诉状 移交 原审 人民法院。
第一 百 六 十七 条 原审 人民法院 收到 上 诉状 , 应当 在 五 日内 将 上 诉状 副本 送达 对方 当事人 , 对方 当事人 在 收到 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提出 答辩 状。 人民法院 应当 在 收到 答辩状 之 日 起 五 日内 将 副本 送达 上诉人。 对方 当事人 不 提出 答辩 状 的 , 不 影响 人民法院 审理。
原审 人民法院 收到 上 诉状 、 答辩 状 , 应当 在 五 日内 连同 全部 案卷 和 证据 , 报送 第二审 人民法院。
第一 百 六 十八 条 第二审 人民法院 应当 对 上诉 请求 的 有关 事实 和 适用 法律 进行 审查。
第一 百 六 十九 条 第二审 人民法院 对 上诉 案件 , 应当 组成 合议庭 , 开庭 审理。 经过 阅卷 、 调查 和 询问 当事人 , 对 没有 提出 新 的 事实 、 证据 或者 理由 , 合议庭 认为 不需要 开庭 审理 的 ,可以 不 开庭 审理。
第二审 人民法院 审理 上诉 案件 , 可以 在 本院 进行 , 也 可以 到 案件 发生 地 或者 原审 人民法院 所在地 进行。
第一 百 七十 条 第二审 人民法院 对 上诉 案件 , 经过 审理 , 按照 下列 情形 , 分别 处理 :
(一) 原 判决 、 裁定 认定 事实 清楚 , 适用 法律 正确 的 , 以 判决 、 裁定 方式 驳回 上诉 , 维持 原 判决 、 裁定 ;
(二) 原 判决 、 裁定 认定 事实 错误 或者 适用 法律 错误 的 , 以 判决 、 裁定 方式 依法 改判 、 撤销 或者 变更 ;
(三) 原 判决 认定 基本 事实 不清 的 , 裁定 撤销 原 判决 , 发 回 原审 人民法院 重审 , 或者 查清 事实 后 改判 ;
(四) 原 判决 遗漏 当事人 或者 违法 缺席 判决 等 严重 违反 法定 程序 的 , 裁定 撤销 原 判决 , 发 回 原审 人民法院 重审。
原审 人民法院 对 发回重审 的 案件 作出 判决 后 , 当事人 提起 上诉 的 , 第二审 人民法院 不得 再次 发回重审。
第一 百 七十 一条 第二审 人民法院 对 不服 第一审 人民法院 裁定 的 上诉 案件 的 处理 , 一律 使用 裁定。
第一 百 七十 二条 第二审 人民法院 审理 上诉 案件 , 可以 进行 调解。 调解 达成协议 , 应当 制作 调解 书 , 由 审判 人员 、 书记员 署名 , 加盖 人民法院 印章。 调解 书 送达 后 , 原审人民法院 的 判决 即 视为 撤销。
第一 百 七十 三条 第二审 人民法院 判决 宣告 前 , 上诉人 申请 撤回 上诉 的 , 是否 准许 , 由 第二审 人民法院 裁定。
第一 百 七十 四条 第二审 人民法院 审理 上诉 案件 , 除 依照 本章 规定 外 , 适用 第一审 普通 程序。
第一 百 七十 五条 第二审 人民法院 的 判决 、 裁定 , 是 终审 的 判决 、 裁定。
第一 百 七十 六条 人民法院 审理 对 判决 的 上诉 案件 , 应当 在 第二审 立案 之 日 起 三个月 内 审结。 有 特殊 情况 需要 延长 的 , 由 本院 院长 批准。
人民法院 审理 对 裁定 的 上诉 案件 , 应当 在 第二审 立案 之 日 起 三十 日内 作出 终审 裁定。
第十五 章 特别 程序
第一节 一般 规定
第一 百 七 十七 条 人民法院 审理 选民 资格 案件 、 宣告 失踪 或者 宣告 死亡 案件 、 认定 公民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案件 、 认定 财产 无 主 案件 、 确认 调解 协议 案件 和 实现 担保 物权 案件, 适用 本章 规定。 本章 没有 规定 的 , 适用 本法 和 其他 法律 的 有关 规定。
第一 百 七 十八 条 依照 本章 程序 审理 的 案件 , 实行 一审 终审。 选民 资格 案件 或者 重大 、 疑难 的 案件 , 由 审判员 组成 合议庭 审理 ; 其他 案件 由 审判员 一 人 独 任 审理。
-
第一 百八 十条 人民法院 适用 特别 程序 审理 的 案件 , 应当 在 立案 之 日 起 三十 日内 或者 公告 期满 后 三十 日内 审结。 有 特殊 情况 需要 延长 的 , 由 本院 院长 批准。 但 审理选民 资格 的 案件 除外。
第二节 选民 资格 案件
第一 百 八十 一条 公民 不服 选举 委员会 对 选民 资格 的 申诉 所作 的 处理 决定 , 可以 在 选举 日 的 五日 以前 向 选区 所在地 基层 人民法院 起诉。
第一 百 八十 二条 人民法院 受理 选民 资格 案件 后 , 必须 在 选举 日前 审结。
审理 时 , 起诉 人 、 选举 委员会 的 代表 和 有关 公民 必须 参加。
人民法院 的 判决书 , 应当 在 选举 日前 送达 选举 委员会 和 起诉 人 , 并 通知 有关 公民。
第三节 宣告 失踪 、 宣告 死亡 案件
第一 百 八十 三条 公民 下落 不明 满 二年 , 利害关系人 申请 宣告 其 失踪 的 , 向 下落 不明 人 住所 地 基层 人民法院 提出。
申请书 应当 写明 失踪 的 事实 、 时间 和 请求 , 并附 有 公安 机关 或者 其他 有关 机关 关于 该 公民 下落 不明 的 书面 证明。
第一 百 八十 四条 公民 下落 不明 满 四年 , 或者 因 意外 事故 下落 不明 满 二年 , 或者 因 意外 事故 下落 不明 , 经 有关 机关 证明 该 公民 不可能 生存 , 利害关系人 申请 宣告 其 死亡 的 ,向 下落 不明 人 住所 地 基层 人民法院 提出。
申请书 应当 写明 下落 不明 的 事实 、 时间 和 请求 , 并附 有 公安 机关 或者 其他 有关 机关 关于 该 公民 下落 不明 的 书面 证明。
-不明 , 经 有关 机关 证明 该 公民 不可能 生存 的 , 宣告 死亡 的 公告 期间 为 三个月。
公告 期间 届满 , 人民法院 应当 根据 被 宣告 失踪 、 宣告 死亡 的 事实 是否 得到 确认 , 作出 宣告 失踪 、 宣告 死亡 的 判决 或者 驳回 申请 的 判决。
第一 百 八十 六条 被 宣告 失踪 、 宣告 死亡 的 公民 重新 出现 , 经 本人 或者 利害关系人 申请 , 人民法院 应当 作出 新 判决 , 撤销 原 判决。
第四节 认定 公民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案件
第一 百八 十七 条 申请 认定 公民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 由其 近 亲属 或者 其他 利害关系人 向该 公民 住所 地 基层 人民法院 提出。
申请书 应当 写明 该 公民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的 事实 和 根据。
第一 百八 十八 条 人民法院 受理 申请 后 , 必要 时 应当 对 被 请求 认定 为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的 公民 进行 鉴定。 申请人 已 提供 鉴定 意见 的 , 应当 对 鉴定 意见 进行 审查。
第一 百八 十九 条 人民法院 审理 认定 公民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的 案件 , 应当 由 该 公民 的 近 亲属 为 代理人 , 但 申请人 除外。 近 亲属 互相 推诿 的 , 由 人民法院 指定其中 一 人为 代理人。 该 公民 健康 情况 许可 的 , 还 应当 询问 本人 的 意见。
人民法院 经 审理 认定 申请 有有 根据 的 , 判决 该 公民 为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人 ; 认定 申请 没有 事实 根据 的 , 应当 判决 予以 驳回。
第一 百 九十 条 人民法院 根据 被 认定 为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人,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人 或者 他 的 监护人 的 申请, 证实 该 公民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的 原因 已经 消除 的, 应当 作出新 判决 , 撤销 原 判决。
第五节 认定 财产 无 主 案件
第一 百 九十 一条 申请 认定 财产 无 主 , 由 公民 、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向 财产 所在地 基层 人民法院 提出。
申请书 应当 写明 财产 的 种类 、 数量 以及 要求 认定 财产 无 主 的 根据。
第一 百 九十 二条 人民法院 受理 申请 后 , 经 审查 核实 , 应当 发出 财产 认领 公告。 公告 满 一年 无人 认领 的 , 判决 认定 财产 无 主 , 收归 国的 或者 集体 所有。
第一 百 九十 三条 判决 认定 财产 无 主 后 , 原 财产 所有人 或者 继承人 出现 , 在 民法 通则 规定 的 诉讼 时效 期间 可以 对 财产 提出 请求 , 人民法院 审查 属实 后 , 应当 作出 新 判决 , 撤销 原 判决。
第六节 确认 调解 协议 案件
第一 百 九十 四条 申请 司法 确认 调解 协议 , 由 双方 当事人 依照 人民 调解 法 等 法律 , 自 调解 协议 生效 之 日 起 三十 日内 , 共同 向 调解 组织 所在地 基层 人民法院 提出。
第一 百 九十 五条 人民法院 受理 申请 后 , 经 审查 , 符合 法律 规定 的 , 裁定 调解 协议 有效 , 一方 当事人 拒绝 履行 或者 未 全部 履行 的 , 对方 当事人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申请 执行 ; 不 符合 规定 的, 裁定 驳回 申请 , 当事人 可以 通过 调解 方式 变更 原 调解 协议 或者 达成 新 的 调解 协议 , 也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第七节 实现 担保 物权 案件
第一 百 九十 六条 申请 实现 担保 物权 , 由 担保 物权 人 以及 其他 有权 请求 实现 担保 物权 的 人 依照 物权 法 等 法律 , 向 担保 财产 所在地 或者 担保 物权 登记 地 基层 人民法院 提出。
第一 百 九 十七 条 人民法院 受理 申请 后 , 经 审查 , 符合 法律 规定 的 , 裁定 拍卖 、 变卖 担保 财产 , 当事人 依据 该 裁定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申请 执行 ; 不 符合 法律 规定 的 , 裁定 驳回 申请 , 当事人可以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第十六 章 审判 监督 程序
第一 百 九 十八 条 各级 人民法院 院长 对 本院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 裁定 、 调解 书 , 发现 确 有 错误 , 认为 需要 再审 的 , 应当 提交 审判 委员会 讨论 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 对 地方 各级 人民法院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 裁定 、 调解 书 , 上级 人民法院 对 下级 人民法院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 裁定 、 调解 书 , 发现 确 有 错误 的 , 有权 提审 或者指令 下级 人民法院 再审。
第一 百 九 十九 条 当事人 对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 裁定 , 认为 有 错误 的 , 可以 向上 一级 人民法院 申请 再审 ; 当事人 一方 人数 众多 或者 当事人 双方 为 公民 的 案件 , 也 可以 向 原审 人民法院申请 再审。 当事人 申请 再审 的 , 不 停止 判决 、 裁定 的 执行。
第二 百 条 当事人 的 申请 符合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再审 :
(一) 有 新 的 证据 , 足以 推翻 原 判决 、 裁定 的 ;
(二) 原 判决 、 裁定 认定 的 基本 事实 缺乏 证据 证明 的 ;
(三) 原 判决 、 裁定 认定 事实 的 主要 证据 是 伪造 的 ;
(四) 原 判决 、 裁定 认定 事实 的 主要 证据 未经 质证 的 ;
(五) 对 审理 案件 需要 的 主要 证据 , 当事人 因 客观 原因 不能 自行 收集 , 书面 申请 人民法院 调查 收集 , 人民法院 未 调查 收集 的 ;
(六) 原 判决 、 裁定 适用 法律 确 有 错误 的 ;
(七) 审判 组织 的 组成 不 合法 或者 依法 应当 回避 的 审判 人员 没有 回避 的 ;
(八) 无 诉讼 行为 能力 人 未经 法定代理人 代为 诉讼 或者 应当 参加 诉讼 的 当事人 , 因 不能 归责 于 本人 或者 其 诉讼 代理人 的 事由 , 未 参加 诉讼 的 ;
(九) 违反 法律 规定 , 剥夺 当事人 辩论 权利 的 ;
(十) 未经 传票 传唤 , 缺席 判决 的 ;
(十一) 原 判决 、 裁定 遗漏 或者 超出 诉讼 请求 的 ;
(十二) 据 以 作出 原 判决 、 裁定 的 法律 文书 被 撤销 或者 变更 的 ;
(十三) 审判 人员 审理 该 案件 时 有 贪污 受贿 , 徇私舞弊 , 枉法 裁判 行为 的。
第二 百 零 一条 当事人 对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调解 书, 提出 证据 证明 调解 违反 自愿 原则 或者 调解 协议 的 内容 违反 法律 的, 可以 申请 再审. 经 人民法院 审查 属实 的, 应当 再审.
第二 百 零 二条 当事人 对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解除 婚姻 关系 的 判决 、 调解 书 , 不得 申请 再审。
第二 百 零 三条 当事人 申请申请 的 , 应当 提交 再审 申请书 等 材料。 人民法院 应当 自 收到 再审 申请书 之 日 起 五 日内 将 再审 申请书 副本 发送 对方 当事人。 对方 当事人 应当 自 收到 再审 申请书 副本 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提交 书面 意见; 不 提交 书面 意见 的, 不 影响 人民法院 审查 人民法院 可以 要求 申请人 和 对方 当事人 补充 有关 材料, 询问 有关 事项..
第二 百 零四 条 人民法院 应当 自 收到 再审 申请书 之 日 起 三个月 内 审查 ,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 , 裁定 再审 ; 不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 , 裁定 驳回 申请 有 有 特殊 情况 需要 延长 的, 由 本院 院长 批准。
因 当事人 申请 裁定 再审 的 案件 由 中级 人民法院 以上 的 人民法院 审理 , 但 当事人 依照 本法 第一 百 九 十九 条 的 规定 选择 向 基层 人民法院 申请 再审 的 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 、 高级人民法院 裁定 再审的 案件 , 由 本院 再审 或者 交 其他 人民法院 再审 , 也 可以 交 原审 人民法院 再审。
第二 百零五 条 当事人 申请 再审, 应当 在 判决, 裁定 发生 法律 效力 后 六个月 内 提出; 有 本法 第二 百 条 第一 项, 第三 项, 第十二 项, 第十三 项 规定情形 的 , 自 知道 或者 应当 知道 之 日 起 六个月 内 提出。
第二 百 零 六条 按照 审判 监督 程序 决定 再审 的 案件, 裁定 中止 原 判决, 裁定, 调解 书 的 执行, 但 追索 赡养 费, 扶养 费, 抚育费, 抚恤金, 医疗 费用, 劳动 报酬 等 案件,可以 不 中止 执行。
第二 百零七 条 人民法院 按照 审判 监督 程序 再审 的 案件,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裁定 是 由 第一审 法院 作出 的, 按照 第一审 程序 审理, 所作 的 判决, 裁定, 当事人 可以 上诉; 发生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裁定 是 由 第二审 法院 作出 的, 按照 第二审 程序 审理, 所作 的 判决, 裁定, 是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裁定; 上级 人民法院 按照 审判 监督 程序 提审 的, 按照 第二审 程序 审理 , 所作 的 判决 、 裁定 是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 裁定。
人民法院 审理 再审 案件 , 应当 另行 组成 合议庭。
第二 百零八 条 最高 人民 检察院 对 各级 人民法院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裁定, 上级 人民 检察院 对 下级 人民法院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裁定, 发现 有 本法 第二 百 条 规定 情形 之一 的 , 或者 发现 调解 书 损害 国的 利益 、 社会 公共 利益 的 , 应当 提出 抗诉。
地方 各级 人民 检察院 对 同级 人民法院 已经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 裁定 , 发现 有 本法 第二 百 条 规定 情形 之一 的 , 或者 发现 调解 书 损害 国人民法院 提出 检察 建议 , 并报 上级 人民 检察院 备案 ; 也 可以 提请 上级 人民 检察院 向 同级 人民法院 提出 抗诉。
各级 人民 检察院 对 审判 监督 程序 以外 的 其他 审判 程序 中 审判 人员 的 违法行为 , 有权 向 同级 人民法院 提出 检察 建议。
第二 百零九 条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当事人 可以 向 人民 检察院 申请 检察 建议 或者 抗诉 :
(一) 人民法院 驳回 再审 申请 的 ;
(二) 人民法院 逾期 未 对 再审 申请 作出 裁定 的 ;
(三) 再审 判决 、 裁定 有 明显 错误 的。
人民 检察院 对 当事人 的 申请 应当 在 三个月 内 进行 审查, 作出 提出 或者 不予 提出 检察 建议 或者 抗诉 的 决定. 当事人 不得 再次 向 人民 检察院 申请 检察 建议 或者 抗诉.
第二 百一 十条 人民 检察院 因 履行 法律 监督 职责 提出 检察 建议 或者 抗诉 的 需要 , 可以 向 当事人 或者 案外人 调查 核实 有关 情况。
-规定 情形 之一 的 , 可以 交 下 一级 人民法院 再审 , 但 经 该 下 一级 人民法院 再审 的 除外。
第二 百一 十二 条 人民 检察院 决定 对 人民法院 的 判决 、 裁定 、 调解 书 提出 抗诉 的 , 应当 制作 抗诉书。
第二 百一 十三 条 人民 检察院 提出 抗诉 的 案件 , 人民法院 再审 时 , 应当 通知 人民 检察院 派员 出席 法庭。
第十七 章 督促 程序
第二 百一 十四 条 债权人 请求 债务人 给付 金钱 、 有价证券 , 符合 下列 条件 的 , 可以 向 有 管辖权 的 基层 人民法院 申请 支付 令 :
(一) 债权人 与 债务人 没有 其他 债务 纠纷 的 ;
(二) 支付 令 能够 送达 债务人 的。
申请书 应当 写明 请求 给付 金钱 或者 有价证券 的 数量 和 所 根据 的 事实 、 证据。
第二 百一 十五 条 债权人 提出 申请 后 , 人民法院 应当 在 五 日内 通知 债权人 是否 受理。
第二 百一 十六 条 人民法院 受理 申请 后 , 经 审查 债权人 提供 的 事实 、 证据 , 对 债权 债务 关系 明确 、 合法 的 , 应当 在 受理 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向 债务人 发出 支付 令 ; 申请 不 的 的 ,裁定 予以 驳回。
债务人 应当 自 收到 支付 令 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清偿 债务 , 或者 向 人民法院 提出 书面 异议。
债务人 在 前款 规定 的 期间 不 提出 异议 又不 履行 支付 令 的 , 债权人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申请 执行。
第二 百一 十七 条 人民法院 收到 债务人 提出 的 书面 异议 后 , 经 审查 , 异议 成立 的 , 应当 裁定 终结 督促 程序 , 支付 令 自行 失效。
支付 令 失效 的 , 转入 诉讼 程序 , 但 申请 支付 令 的 一方 当事人 不 同意 提起 诉讼 的 除外。
第十八 章 公示 催告 程序
第二 百一 十八 条 按照 规定 可以 背书 转让 的 票据 持有 人 , 因 票据 被盗 、 遗失 或者 灭失 , 可以 向 票据 支付 地 的 基层 人民法院 申请 公示 催告。 依照 法律 规定 可以 申请 公示 催告 的 其他 事项, 适用 本章 规定。
申请人 应当 向 人民法院 递交 申请书 , 写明 票面 金额 、 发票 人 、 持票人 、 背书 人 等 票据 主要 内容 和 申请 的 理由 、 事实。
第二 百一 十九 条 人民法院 决定 受理 申请 , 应当 同时 通知 支付 人 停止 支付 , 并 在 三 日内 发出 公告 , 催促 利害关系人 申报 权利。 公示 催告 的 期间 , 由 人民法院 根据 情况 决定 , 但 不得 少于 六十 日。
第二 百二 十条 支付 人 收到 人民法院 停止 支付 的 通知 , 应当 停止 支付 , 至 公示 催告 程序 终结。
公示 催告 期间 , 转让 票据 权利 的 行为 无效。
第二 百 二十 一条 利害关系人 应当 在 公示 催告 期间 向 人民法院 申报。
人民法院 收到 利害关系人 的 申报 后 , 应当 裁定 终结 公示 催告 程序 , 并 通知 申请人 和 支付 人。
申请人 或者 申报 人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起诉。
第二 百 二十 二条 没有 人 申报 的, 人民法院 应当 根据 申请人 的 申请, 作出 判决, 宣告 票据 无效. 判决 应当 公告, 并 通知 支付 人. 自 判决 公告 之 日 起, 申请人 有权 向 支付人 请求 支付。
第二 百 二十 三条 利害关系人 因 正当 理由 不能 在 判决 前 向 人民法院 申报 的, 自 知道 或者 应当 知道 判决 公告 之 日 起 一年 内, 可以 向 作出 判决 的 人民法院 起诉.
第三 编 执行 程序
第十九 章 一般 规定
第二 百 二十 四条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民事 判决 、 裁定 , 以及 刑事 判决 、 裁定 的 财产 部分 , 由 第一第 人民法院 或者 与 第一审 人民法院 同级 的 被 执行 的 财产 所在地 人民法院 执行。
法律 规定 由 人民法院 执行 的 其他 法律 文书 , 由 被执行人 住所 地 或者 被 执行 的 财产 所在地 人民法院 执行。
第二 百 二十 五条 当事人 、 利害关系人 认为 执行 行为 违反 法律 规定 的 , 可以 向 负责 执行 的 人民法院 提出 书面 异议。 当事人 、 利害关系人 提出 书面 异议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自 收到 书面 异议 之日 起 十五 日内 审查, 理由 成立 的, 裁定 撤销 或者 改正;. 理由 不 成立 的, 裁定 驳回 当事人, 利害关系人 对 裁定 不服 的, 可以 自 裁定 送达 之 日 起 十 日内 向上 一级 人民法院 申请 复议。
第二 百 二十 六条 人民法院 自 收到 申请 执行 书 之 日 起 超过 六个月 未 执行 的 , 申请 执行人 可以 向上 一级 人民法院 申请 执行。 上 一级 人民法院 经 审查 , 可以 责令 原 人民法院 在 一定 期限 内 执行 , 也 可以 决定 由 本院 执行 或者 指令 其他 人民法院 执行。
第二 百二 十七 条 执行 过程 中 , 案外人 对 执行 标的 提出 书面 异议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自 收到 书面 异议 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审查 , 理由 成立 的 , 裁定 中止 对该 标的 的 执行 ; 理由不 成立 的, 裁定 驳回 案外人, 当事人 对 裁定 不服, 认为 原 判决, 裁定 错误 的, 依照 审判 监督 程序 办理;. 与 原 判决, 裁定 无关 的, 可以 自 裁定 送达 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向 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
第二 百二 十八 条 执行 工作 由 执行 员 进行。
采取 强制 执行 措施 时 , 执行 员 应当 出示 证件。 执行 完毕 后 , 应当 将 执行 情况 制作 笔录 , 由 在场 的 有关 人员 签名 或者 盖章。
人民法院 根据 需要 可以 设立 执行 机构。
第二 百二 十九 条 被执行人 或者 被 执行 的 财产 在 外地 的 , 可以 委托 当地 人民法院 代为 执行。 受 委托 ​​人民法院 收到 委托 函件 后 , 必须 在 十五 日内 开始 执行 , 不得 拒绝。 执行 完毕后 , 应当 将 执行 结果 及时 函复 委托 人民法院 ; 在 三十 日内 如果 还未 执行 完毕 , 也 应当 将 执行 情况 函告 委托 人民法院。
受 委托 人民法院 自 收到 委托 函件 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不 执行 的 , 委托 人民法院 可以 请求 受 委托 ​​人民法院 的 上级 人民法院 指令 受 委托 ​​人民法院 执行。
第二 百 三十 条 在 执行 中 , 双方 当事人 自行 和解 达成协议 的 , 执行 员 应当 将 协议 内容 记 入 笔录 , 由 双方 当事人 签名 或者 盖章。
申请 执行人 因受 欺诈 、 胁迫 与 被执行人 达成 和解 协议 , 或者 当事人 不 履行 和解 协议 的 , 人民法院 可以 根据 当事人 的 申请 , 恢复 对 原 生效 法律 文书 的 执行。
第二 百 三十 一条 在 执行 中 , 被执行人 向 人民法院 提供 担保 , 并 经 申请 执行人 同意 的 , 人民法院 可以 决定 暂缓 执行 及 暂缓 执行 的 期限。 被执行人 逾期 仍不 履行 的 , 人民法院有权 执行 被执行人 的 担保 财产 或者 担保人 的 财产。
第二 百 三十 二条 作为 被执行人 的 公民 死亡 的 , 以其 遗产 偿还 债务。 作为 被执行人 的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终止 的 , 由其 权利 义务 承受 人 履行 义务。
第二 百 三十 三条 执行 完毕 后 , 据 以 执行 的 判决 、 裁定 和 其他 法律 文书 确 有 错误 , 被 人民法院 撤销 的 , 对 已 被 执行 的 财产 , 人民法院 应当 作出 裁定 , 责令 取得 财产 的 人返还 ; 拒不 返还 的 , 强制 执行。
第二 百 三十 四条 人民法院 制作 的 调解 书 的 执行 , 适用 本 编 的 规定。
第二 百 三十 五条 人民 检察院 有权 对 民事 执行 活动 实行 法律 监督。
第二十 章 执行 的 申请 和 移送
第二 百 三十 六条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民事 判决 、 裁定 , 当事人 必须 履行。 一方 拒绝 履行 的 , 对方 当事人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申请 执行 , 也 可以 由 审判员 移送 执行 员 执行。
调解 书 和 其他 应当 由 人民法院 执行 的 法律 文书 , 当事人 必须 履行。 一方 拒绝 履行 的 , 对方 当事人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申请 执行。
第二 百 三 十七 条 对 依法 设立 的 仲裁 机构 的 裁决, 一方 当事人 不 履行 的, 对方 当事人 可以 向 有 管辖权 的 人民法院 申请 执行. 受 申请 的 人民法院 应当 执行.
被 申请人 提出 证据 证明 仲裁 裁决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经 人民法院 组成 合议庭 审查 核实 , 裁定 不予 执行 :
(一) 当事人 在 合同 中 没有 订 有 仲裁 条款 或者 事后 没有 达成 书面 仲裁 协议 的 ;
(二) 裁决 的 事项 不 属于 仲裁 协议 的 范围 或者 仲裁 机构 无权 仲裁 的 ;
(三) 仲裁 庭 的 组成 或者 仲裁 的 程序 违反 法定 程序 的 ;
(四) 裁决 所 根据 的 证据 是 伪造 的 ;
(五) 对方 当事人 向 仲裁 机构 隐瞒 了 足以 影响 公正 裁决 的 证据 的 ;
(六) 仲裁 员 在 仲裁 该案 时 有 贪污 受贿 , 徇私舞弊 , 枉法 裁决 行为 的。
人民法院 认定 执行 该 裁决 违背 社会 公共 利益 的 , 裁定 不予 执行。
裁定 书 应当 送达 双方 当事人 和 仲裁 机构。
仲裁 裁决 被 人民法院 裁定 不予 执行 的 , 当事人 可以 根据 双方 达成 的 书面 仲裁 协议 重新 申请 仲裁 , 也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起诉。
第二 百 三 十八 条 对 公证 机关 依法 赋予 强制 执行 效力 的 债权 文书, 一方 当事人 不 履行 的, 对方 当事人 可以 向 有 管辖权 的 人民法院 申请 执行, 受 申请 的 人民法院 应当 执行.
公证 债权 文书 确 有 错误 的 , 人民法院 裁定 不予 执行 , 并将 裁定 书 送达 双方 当事人 和 公证 机关。
第二 百 三 十九 条 申请 执行 的 期间 为 二年。 申请 执行 时效 的 中止 、 中断 , 适用 法律 有关 诉讼 时效 中止 、 中断 的 规定。
前款 规定 的 期间, 从 法律 文书 规定 履行 期间 的 最后 一日 起 计算; 法律 文书 规定 分期 履行 的, 从 规定 的 每次 履行 期间 的 最后 一日 起 计算; 法律 文书 未 规定 履行 期间 的, 从 法律文书 生效 之 日 起 计算。
第二 百 四十 条 执行 员 接到 申请 执行 书 或者 移交 执行 书 , 应当 向 被执行人 发出 执行 通知 , 并 可以 立即 采取 强制 执行 措施。
第二十 一 章 执行 措施
Article XNUMX Si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manque à l'exécution des obligations déterminées dans l'acte juridique conformément à la mise en demeure, elle fait rapport sur la mise en demeure et un an avant la mise en demeure.Si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refuse de signaler ou fait un faux rapport, le tribunal populaire peut infliger une amende ou une détention à la personne soumise à l'exécution ou à son représentant légal, au principal responsable de l'unité concernée ou à la personne directement responsable en fonction de la gravité des circonstances.
Article XNUMX Si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manque à l'exécution des obligations déterminées dans l'acte juridique conformément à la mise en demeure, le tribunal populaire a le droit de s'enquérir des biens de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tels que dépôts, obligations, actions et parts de fonds.Le tribunal populaire a le pouvoir de saisir, de geler, de transférer et de modifier la valeur des biens de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une exécution en fonction de différentes circonstances.Les biens que le tribunal populaire enquête, saisit, gèle, transfère ou change de valeur ne doivent pas excéder le champ des obligations de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Lorsque le tribunal populaire décide de saisir, de geler, de transférer ou de modifier la valeur des biens, il statue et émet un avis d’entraide à l’exécution.
Article XNUMX Si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manque à l'exécution des obligations déterminées dans l'acte juridique conformément à la mise en demeure, le tribunal populaire a le droit de retenir et de retirer la part des revenus de la personne exécutoire qui doit exécuter l'obligation.Toutefois, les frais de subsistance nécessaires de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et des membres de sa famille à charge sont conservés.
Lorsque le tribunal populaire retient ou retire des revenus, il statue et émet un avis d'entraide à l'exécution, qui doit être traité par l'entité à laquelle appartient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les banques, les coopératives de crédit et les autres entités ayant des activités de dépôt.
Article XNUMX Le tribunal populaire a le droit de sceller, saisir, geler, vendre aux enchères et vendre les biens de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si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manque à l'exécution des obligations déterminées dans l'acte juridique conformément à l'acte d'exécution.Toutefois, les nécessités quotidiennes de la personne exécutée et des membres de sa famille à charge sont conservées.
Le tribunal populaire statue si les mesures mentionnées au paragraphe précédent sont adoptées.
第二 百 四十 五条 人民法院 查封 、 扣押 财产 时 , 被执行人 是 公民 的 , 应当 通知 被执行人 或者 他 的 成年 的 属 ; 被执行人 是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 应当 通知 其 法定 代表人或者 主要 负责 人 到场。 拒不 到场 的 , 不 影响 执行。 被执行人 是 公民 的 , 其 工作 单位 或者 财产 所在地 的 基层 组织 应当 派人 参加。
对 被 查封 、 扣押 的 财产 , 执行 员 必须 造 具 清单 , 由 在场 人 签名 或者 盖章 后 , 交 被执行人 一份。 被执行人 是 公民 的 , 也 可以 交 他 的 成年成年
第二 百 四十 六条 被 查封 的 财产 , 执行 员 可以 指定 被执行人 负责 保管。 因 被执行人 的 过错 造成 的 损失 , 由 被执行人 承担。
Article XNUMX Après la mise sous scellés ou la saisie des biens, l'officier d'exécution ordonne à la personne mise à exécution d'exécuter les obligations spécifiées dans l'acte juridique dans le délai imparti.Si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n'effectue pas l'exécution dans le délai imparti, le tribunal populaire met aux enchères les biens scellés ou saisis; s'il ne convient pas aux enchères ou si les parties conviennent de ne pas les mettre aux enchères, le tribunal populaire peut confier à l'unité concernée de les vendre ou de les vendre par lui-même.Les articles dont la libre circulation est interdite par l'État sont achetés par les unités concernées au prix fixé par l'État.
Article XNUMX Lorsque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manque à l'exécution des obligations spécifiées dans l'acte juridique et dissimule ses biens, le tribunal populaire a le droit de délivrer un mandat de perquisition pour perquisitionner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son domicile ou le lieu où ses biens sont cachés.
Prenant les mesures mentionnées au paragraphe précédent, le président délivre un mandat de perquisition.
第二 百 四 十九 条 法律 文书 指定 交付 的 财物 或者 票证 , 由 执行 员 传唤 双方 当事人 当面 交付 , 或者 由 执行 员 转交 , 并由 被 交付 人 签收。
有关 单位 持有 该项 财物 或者 票证 的 , 应当 根据 人民法院 的 协助 执行 通知书 转交 , 并由 被 交付 人 签收。
有关 公民 持有 该项 财物 或者 票证 的 , 人民法院 通知 其 交出。 拒不 交出 的 , 强制 执行。
第 二百五 十条 强制 迁出 房屋 或者 强制 退出 土地 , 由 院长 签发 公告 , 责令 被执行人 在 指定 期间 履行。 被执行人 逾期 不 履行 的 , 由 执行 员 强制 执行。
强制 执行 时 , 被执行人 是 公民 的 , 应当 通知 被执行人 或者 他 的 成年 的 属 ; 被执行人 是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的 , 应当 通知 其 法定 代表人 或者 主要 负责 人 到场。 拒不 到场 的 ,不 影响 执行。 被执行人 是 公民 的 , 其 工作 单位 或者 房屋 、 土地 所在地 的 基层 组织 应当 派人 参加。 执行 员 应当 将 强制 执行 情况 记 入 笔录 , 由 在场 人 签名 或者 盖章。
强制 迁出 房屋 被 搬出 的 财物 , 由 人民法院 派人 运 至 指定 处所 , 交给 被执行人。 被执行人 是 公民 的 , 也 可以 交给 他 的 成年成年被执行人 承担。
第二 百 五十 一条 在 执行 中 , 需要 办理 有关 财产权 证照 转移 手续 的 , 人民法院 可以 向 有关 单位 发出 协助 执行 通知书 , 有关 单位 必须 办理。
第二 百 五十 二条 对 判决 、 裁定 和 其他 法律 文书 指定 的 行为 , 被执行人 未按 执行 通知 履行 的 , 人民法院 可以 强制 执行 或者 委托 有关 单位 或者 其他 人 完成 , 费用 由 被执行人 承担。
Article XNUMX Si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n'exécute pas l'obligation de payer dans le délai spécifié dans le jugement, la décision ou d'autres documents juridiques, elle double les intérêts de la créance pendant la période d'exécution différée.Si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manque à l'exécution d'autres obligations dans le délai spécifié par le jugement, la décision et les autres documents juridiques, elle paiera une commission de retard.
第二 百 五十 四条 人民法院 采取 本法 第二 百 四十 二条 、 第二 百 四十 三条 、 第二 百 四十 四条 规定 的 执行 措施 后 , 被执行人 仍 不能偿还 债务 的 ,应当 继续 履行 义务。 债权人 发现 被执行人 有 其他 财产 的 , 可以 随时 请求 人民法院 执行。
Article XNUMX: Si la personne faisant l’objet de l’exécution n’exécute pas les obligations spécifiées dans le document juridique, le tribunal populaire peut saisir ou notifier les unités compétentes pour aider à adopter des restrictions à la sortie du pays, enregistrer dans le système d’enquête de crédit, publier des informations sur le non-respect des obligations par le biais des médias, et d’autres exigences légales. Les mesures.
第二 十二 章 执行 中止 和 终结
第二 百 五十 六条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人民法院 应当 裁定 中止 执行 :
(一) 申请人 表示 可以 延期 执行 的 ;
(二) 案外人 对 执行 标的 提出 确 有理由 的 异议 的 ;
(三) 作为 一方 当事人 的 公民 死亡 , 需要 等待 继承人 继承 权利 或者 承担 义务 的 ;
(四) 作为 一方 当事人 的 法人 或者 其他 组织 终止 , 尚未 确定 权利 义务 承受 人 的 ;
(五) 人民法院 认为 应当 中止 执行 的 其他 情形。
中止 的 情形 消失 后 , 恢复 执行。
第 二百五 十七 条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人民法院 裁定 终结 执行 :
(一) 申请人 撤销 申请 的 ;
(二) 据 以 执行 的 法律 文书 被 撤销 的 ;
(三) 作为 被执行人 的 公民 死亡 , 无 遗产 可供 执行 , 又无 义务 承担 人 的 ;
(四) 追索 赡养 费 、 扶养 费 、 抚育费 案件 的 权利 人 死亡 的 ;
(五) 作为 被执行人 的 公民 因 生活 困难 无力 偿还 借款 , 无 收入 来源 , 又 丧失 劳动 能力 的 ;
(六) 人民法院 认为 应当 终结 执行 的 其他 情形。
第 二百五 十八 条 中止 和 终结 执行 的 裁定 , 送达 当事人 后 立即 生效。
第四 编 涉外 民事诉讼 程序 的 特别 规定
第二十 三章 一般 原则
第 二百五 十九 条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进行 涉外 民事诉讼 , 适用 本 编 规定。 本 编 没有 规定 的 , 适用 本法 其他 有关 规定。
第二 百 六十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缔结 或者 参加 的 国际 条约 同 本法 有 不同 规定 的 , 适用 该 国际 条约 的 规定 , 但 中华人民共和国 声明 保留 的 条款 除外。
第二 百 六十 一条 对 享有 外交 特权 与 豁免 的 外国人 、 外国 组织 或者 国际 组织 提起 的 民事诉讼 , 应当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有关 法律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缔结 或者 参加 的 国际 条约 的 规定 办理。
第二 百 六十 二条 人民法院 审理 涉外 民事案件 , 应当 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用 的 语言 、 文字。 当事人 要求 提供 翻译 的 , 可以 提供 , 费用 由 当事人 承担。
第二 百 六十 三条 外国人 、 无国籍 人 、 外国 企业 和 组织 在 人民法院 起诉 、 应诉 , 需要 委托 律师 代理 诉讼 的 , 必须 委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 律师。
第二 百 六十 四条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没有 住所 的 外国人, 无国籍 人, 外国 企业 和 组织 委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 律师 或者 其他 人 代理 诉讼, 从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外 寄交 或者 托 交 的授权 委托书, 应当 经 所在 国 公证 机关 证明, 并 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 该 国 使 领馆 认证, 或者 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与 该 所在 国 订立 的 有关 条约 中 规定 的 证明 手续 后, 才 具有 效力.
第二十 四章 管辖
第二 百 六十 五条 因 合同 纠纷 或者 其他 财产 权益 纠纷 , 对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没有 住所 的 被告 提起 的 诉讼 , 如果 合同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签订 或者 履行 , 或者 诉讼 标的 物 在 中华 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 或者 被告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有 可供 ​​扣押 的 财产 , 或者 被告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设 有 代表 机构 , 可以 由 合同 签订 地 、 合同 履行 地 、 诉讼 标的 物 所在地 、 可供 扣押财产 所在地 、 侵权行为 地 或者 代表 机构 住所 地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二 百 六十 六条 因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履行 中外合资 经营 企业 合同 、 中外 合作 经营 企业 合同 、 中外 合作 勘探 开发 自然资源 合同 发生 纠纷 提起 的 诉讼 , 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法院 管辖。
第二十 五章 送达 、 期间
第二 百 六 十七 条 人民法院 对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没有 住所 的 当事人 送达 诉讼 文书 , 可以 采用 下列 方式 :
(一) 依照 受 送达 人 所在 国 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缔结 或者 共同 参加 的 国际 条约 中 规定 的 方式 送达 ;
(二) 通过 外交 途径 送达 ;
(三) 对 具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籍 的 受 送达 人 , 可以 委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 受 送达 人 所在 国 的 使 领馆 代为 送达 ;
(四) 向 受 送达 人 委托 的 有权 代 其 接受 送达 的 诉讼 代理人 送达 ;
(五) 向 受 送达 人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设立 的 代表 机构 或者 有权 接受 送达 的 分支机构 、 业务 代办 人 送达 ;
(六) 受 送达 人 所在 国 的 法律 允许 邮寄 送达 的, 可以 邮寄 送达, 自 邮寄 之 日 起 满 三个月, 送达 回 证 没有 退回, 但 根据 各种 情况 足以 认定 已经 送达 的, 期间 届满 之 日 视为 送达 ;
(七) 采用 传真 、 电子邮件 等 能够 确认 受 送达 人 收 悉 的 方式 送达 ;
(八) 不能 用 上述 方式 送达 的 , 公告 送达 , 自 公告 之 日 起 满 三个月 , 即 视为 送达。
第二 百 六 十八 条 被告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没有 住所 的, 人民法院 应当 将 起诉状 副本 送达 被告, 并 通知 被告 在 收到 起诉状 副本 后 三十 日内 提出 答辩 状. 被告 申请 延期 的, 是否 准许 , 由 人民法院 决定。
第二 百 六 十九 条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没有 住所 的 当事人 , 不服 第一审 人民法院 判决 、 裁定 的 , 有权 在 判决书 、 裁定 书 送达 之 日 起 三十 日内 提起 上诉。 被上诉人在 收到 上 诉状 副本 后 , 应当 在 三十 日内 提出 答辩 状。 当事人 不能 在 法定 期间 提起 上诉 或者 提出 答辩 状 , 申请 延期 的 , 是否 准许 , 由 人民法院 决定。
第二 百 七十 条 人民法院 审理 涉外 民事案件 的 期间 , 不受 本法 第一 百 四 十九 条 、 第一 百 七十 六条 规定 的 限制。
第二十 六章 仲裁
第二 百 七十 一条 涉外 经济 贸易, 运输 和 海事 中 发生 的 纠纷, 当事人 在 合同 中 订 有 仲裁 条款 或者 事后 达成 书面 仲裁 协议, 提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 涉外 仲裁 机构 或者 其他 仲裁 机构 仲裁 的, 当事人 不得向 人民法院 起诉。
当事人 在 合同 中 没有 订 有 仲裁 条款 或者 事后 没有 达成 书面 仲裁 协议 的 ,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起诉。
第二 百 七十 二条 当事人 申请 采取 保全 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 涉外 仲裁 机构 应当 将 当事人 的 申请 , 提交 被 申请人 住所 地 或者 财产 所在地 的 中级 人民法院 裁定。
第二 百 七十 三条 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 涉外 仲裁 机构 裁决 的, 当事人 不得 向 人民法院 起诉. 一方 当事人 不 履行 仲裁 裁决 的, 对方 当事人 可以 向 被 申请人 住所 地 或者 财产 所在地 的 中级 人民法院 申请 执行.
第二 百 七十 四条 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 涉外 仲裁 机构 作出 的 裁决 , 被 申请人 提出 证据 证明 仲裁 裁决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经 人民法院 组成 合议庭 审查 核实 , 裁定 不予 执行 :
(一) 当事人 在 合同 中 没有 订 有 仲裁 条款 或者 事后 没有 达成 书面 仲裁 协议 的 ;
(二) 被 申请人 没有 得到 指定 仲裁 员 或者 进行 仲裁 程序 的 通知 , 或者 由于 其他 不 属于 被 申请人 负责 的 原因 未能 陈述 意见 的 ;
(三) 仲裁 庭 的 组成 或者 仲裁 的 程序 与 仲裁 规则 不符 的 ;
(四) 裁决 的 事项 不 属于 仲裁 协议 的 范围 或者 仲裁 机构 无权 仲裁 的。
人民法院 认定 执行 该 裁决 违背 社会 公共 利益 的 , 裁定 不予 执行。
第二 百 七十 五条 仲裁 裁决 被 人民法院 裁定 不予 执行 的 , 当事人 可以 根据 双方 达成 的 书面 仲裁 协议 重新 申请 仲裁 , 也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起诉。
第二 十七 章 司法 协助
第二 百百 六条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缔结 或者 参加 的 国际 条约 , 或者 按照 互惠 原则 , 人民法院 和 外国 法院 可以 相互 请求 , 代为 送达 文书 、 调查 取证 以及 进行 其他 诉讼 行为。
外国 法院 请求 协助 的 事项 有损 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 主权 、 安全 或者 社会 公共 利益 的 , 人民法院 不予 执行。
第二 百 七 十七 条 请求 和 提供 司法 协助, 应当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缔结 或者 参加 的 国际 条约 所 规定 的 途径 进行; 没有 条约 关系 的, 通过 外交 途径 进行.
外国 驻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 使 领馆 可以 向该 国 公民 送达 文书 和 调查 取证 , 但 不得 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 法律 , 并 不得 采取 强制 措施。
除 前款 规定 的 情况 外 , 未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管 机关 准许 , 任何 外国 机关 或者 个人 不得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送达 文书 、 调查 取证。
第二 百 七 十八 条 外国 法院 请求 人民法院 提供 司法 协助 的 请求 书 及其 所附 文件 , 应当 附有 中文 译本 或者 国际 条约 规定 的 其他 文字 文本。
人民法院 请求 外国 法院 提供 司法 协助 的 请求 书 及其 所附 文件 , 应当 附有 该 国 文字 译本 或者 国际 条约 规定 的 其他 文字 文本。
第二 百 七 十九 条 人民法院 提供 司法 协助 ,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 规定 的 程序 进行。 外国 法院 请求 采用 特殊 方式 的 , 也 可以 按照 其 请求 的 特殊 方式 进行 , 但 请求 采用 的 特殊 方式 不得 违反 中华人民 共和国 法律。
第二 百八 十条 人民法院 作出 的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 裁定 , 如果 被执行人 或者 其 财产 不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 当事人 请求 执行 的 , 可以 由 当事人 直接 向 有 管辖权 的 外国 法院 申请 承认和 执行 , 也 可以 由 人民法院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缔结 或者 参加 的 国际 条约 的 规定 , 或者 按照 互惠 原则 , 请求 外国 法院 承认 和 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涉外 仲裁 机构 作出 的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仲裁 裁决 , 当事人 请求 执行 的 , 如果 被执行人 或者 其 财产 不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 内 , 应当 由 当事人 直接 向 有 管辖权 的 外国 法院 申请 承认 和 执行。
第二 百 八十 一条 外国 法院 作出 的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裁定, 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法院 承认 和 执行 的, 可以 由 当事人 直接 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有 管辖权 的 中级 人民法院 申请 承认 和 执行,也 可以 由 外国 法院 依照 该 国 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缔结 或者 参加 的 国际 条约 的 规定 , 或者 按照 互惠 原则 , 请求 人民法院 承认 和 执行。
第二 百 八十 二条 人民法院 对 申请 或者 请求 承认 和 执行 的 外国 法院 作出 的 发生 法律 效力 的 判决 、 裁定 ,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缔结 或者 参加 的 国际 条约 , 或者 按照 互惠 原则 进行 审查 后 , 认为 不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 的 基本 原则 或者 国的 主权 、 安全 、 社会 公共 利益 的 , 裁定 承认 其 效力 , 需要 执行 的 , 发出 执行 令 , 依照 本法 的 有关 规定 执行。 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 的 基本 原则 或者 国主权 、 安全 、 社会 公共 利益 的 , 不予承认 和 执行。
第二 百 八十 三条 国外 仲裁 机构 的 裁决 , 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法院 承认 和 执行 的 , 应当 由 当事人 直接 向 被执行人 住所 地 或者 其 财产 所在地 的 中级 人民法院 申请 , 人民法院 应当 依照 中华 人民共和国 缔结 或者 参加 的 国际 条约 , 或者 按照 互惠 原则 办理。
第二 百 八十 四条 本法 自 公布 之 日 起 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 法 (试行)》 同时 废止。

© 2020 Guodong Du et Meng Yu. Tous les droits sont réservés. La republication ou la redistribution du contenu, y compris par cadrage ou par des moyens similaires, est interdite sans le consentement écrit préalable de Guodong Du et Meng Yu.